四川省屏山县人民法院龙华人民法庭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山区特色,构建“党委领导、部门参与、群众融入”诉源治理全覆盖新体系,推动建立基层共治、组织善治、主体自治乡村治理新格局。将辖区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独特的地域资源特色与传统法治文化相结合,在传统法治文化融入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之意,全力打造“君山獬豸”诉源治理共建品牌,矛盾纠纷大量化解在诉前,实现了“三攀升三下降”。即案件调解撤诉率、服判息诉率、自动履行率节节攀升,新收案件数、案件上诉率、进入执行率稳步下降。近年来,年均收案量从400余件下降到300余件,社会综合治理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坚持党委领导,推动基层共治
“君山獬豸”之党委政府、村社区基层组织。一是紧跟党委领导。全面加强党对法院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加强法院工作向党委汇报力度,院长10余次向县委和地方党政汇报,积极争取县委和地方党政支持,将枫桥法庭创建工作纳入县委工作议程,从资金、合作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全面支持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二是延伸诉讼服务。龙华法庭在辖区各村、社区设立诉源治理服务联络点,公示诉源治理服务联络人及指导法官联系方式,接受群众咨询,开展巡回审判、以案讲法等法治宣传活动。并邀请43个村、社区工作人员担任诉源治理服务联络点负责人,镇党委下发文件支持,法庭颁发聘书,将治理服务职能通过43名“编外法官”纵向延伸到矛盾纠纷最末端。三是就地化解纠纷。与各村(社区)签订《无讼村(社区)共建协议》,按照目标管理职责,对村、社区中出现的矛盾纠纷,法庭指导诉源治理服务联络人入村、社区进行化解;对已经成讼的矛盾纠纷,法庭和诉源治理服务联络人同步开展调解,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同时,借助诉源治理服务联络人协助法庭入村(社区)入户送达法律文书、现场勘验等,宣传诉源治理服务联络点便民、惠民的服务形式和宗旨;上半年,诉源治理服务联络点通过非诉化解纠纷26起,参与法庭案件调解42件,协助入户送达法律文书32次,提供、查询当事人信息22份。
联动部门参与,强化组织善治
“君山獬豸”之“一庭两所一办”、行业协会、主管部门。一是深化庭所联动。主动融入辖区大调解网格,与镇司法所、派出所、镇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联合制定了《关于全面建立“一庭两所一办”矛盾纠纷联调机制的意见》形成“1+3”合作机制,着力构建整体联动、无缝衔接、畅通高效的基层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上半年通过“大调解”机制妥善化解了广告牌坠落伤人疑难案件,最终以调解方式赔偿原告147万元,今年上半年,共化解涉民工工资、家事纠纷等重点矛盾纠纷8件。二是加强产业保护。立足辖区特色产业,聚焦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以法治力量助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水平转化。通过发挥行业组织掌握茶产业发展的信息优势和人民法庭法律服务的专业优势,共同为辖区茶叶品牌的树立和茶产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三是注重文旅协同。积极推动司法协作,助力乡村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结合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八仙山世界第一立佛在龙华法庭辖区实际,法庭在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诉讼服务中心,与老君山自然保护中心签订《屏山县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将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在辖区3A级以上景区等设立巡回审判站点,今年上半年就地指导化解文旅纠纷63件,引导乡镇村社规范闲置农房租赁、宅基地流转等行为,推动休闲农业、民宿旅游等新业态发展。
引导群众融入,培优主体自治
“君山獬豸”之辖区广大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核心在人,龙华法庭大力传承和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通过法官讲法、巡回审判,扎实开展“法官开讲”释法明理活动,培优辖区群众法治意识。一是定期讲法。每月固定一天为法官讲法日,结合巡回审判,开展公开庭审、现场答疑、法治宣讲对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释法明理,让老百姓知法懂法用法。二是以案讲法。通过典型案例、示范判决、公开宣判等形式,集中宣传民法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老百姓知晓社会主义法治的积极意义。三是回访讲法。利用下乡巡回办案的机会,开展对案件当事人、说事老百姓的回访说法活动,帮助老百姓彻底解决困扰的法律难题。四是智慧讲法。借助辖区党政微信等智慧工作平台,不定期发布法律小知识,让法治理念走进老百姓的心里。法官讲法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开展智慧说法20余次,以案说法20余次,回访说法100余次,参与群众2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