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构建立体综合防范的社会体系是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暨法治教育为例
来源:甘孜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付宝 彭涛 侯亮 曹新松 严英 发布时间:2021-05-15 15:56:45


关键词:构建  综合防范体系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内容摘要: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希望;他们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很有朝气活力,是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但“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再好的人才苗子都需要不断地教育培养,需要雕琢磨砺。这就说明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重大影响。当然家庭、政府、学校这些教育元素也不可或缺、十分重要。为此,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点线连接、四位一体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综合防范体系势在必行,有着深刻长远的重大现实法治教育意义。可以说,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方法有千万条,但教育手段是第一条。搞好了未成年人的教育,就把住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道关口。没有教育,预防就无从谈起。这种教育应是立体联动、综合配套的教育,应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的主体教育作用。要求社会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前沿阵地作用,积极参与监管配合。政府、司法机关各司其职,充分发挥服务保障功能。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效能,调动一切有效资源和积极因素,强化未成年人的日常管理,积极矫正未成年人的失足失范行为,有效融合司法手段、行政手段、社会治理手段,构建立体综合防范体系,积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加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一、突出学校主体教育地位功能

(一)甘孜州未成年人分布及思想品德教育现状。1、在校未成年人基本情况。根据州统计局2020年底发布的权威信息得知,2020年秋季,全州共有幼儿园466所,在校幼儿人数3.84万人;有小学354所,小学在校学生11.85万人;初中28所,在校初中学生4.53万人;普通高中21所,在校人数为1.61万;有职业初级中学3所,在校学生0.17万人;有职业高级中学3所,在校人数为0.62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165人。这些中小学学生中属于未成年阶段的占比达89.5%,还有10.5%的中学生虽然年龄已满十八周岁,但法治意识仍然处于低龄未成年状态,自我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意识均有待提高。2、学校法治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高中,学校均开设有思想品德教育课。但法治教育课开设较少,95%的中小学均未开设。90%的学校没有配备法治教育专职教师,60%的中小学没有聘请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50%的学校没有建设法治文化走廊,许多学校师生对基本法律常识还是处于部分盲点或空白状态。

(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1、学校在未成年人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包罗万象、无所不容,社会上有的几乎在学校都看得见影子或痕迹。一个人如果没有进入学校系统地接受教育,可以说他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养成的人格也是不健全的。就像一幅简单粗糙的素描与一幅色调丰富的水墨画相比,总还缺了点什么。学校的环境气氛、人文底蕴、文化内涵、价值取向、意识形态、文明气息以及处处洋溢流淌着的蓬勃朝气,无一不昭示着学校深刻而丰富的教育元素。离开了学校的其他环境,都不具备这些条件或者是一枝独秀或残缺不全。为此,学校教育承载了新时代教育的众多主要功能。科技创新、完整知识链甚至某些时尚潮流、前瞻探索都来源于学校。学校是知识分子集聚的地方,学校拥有众多年纪轻轻的莘莘学子,学校拥有雄厚的优质资源,为科技革新、创新创造提供了广阔平台。一所学校的优劣可以体现教学质量的高低,十所学校的强弱可以反映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慢,百所学校的成就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未来希望。提升教育主体地位,优化教育学科结构,强化教育主体功能,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积极教育元素,提升办学质量效果,建立人才教育科学评价体系,突出特色教育亮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培养为社会主义新时代所需所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是当今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一所学校办的让百姓满意了,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也才能真正做到“让孩子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最终促进国家发展、社会和谐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2、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法治教育的重要站点。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养成健全人格、培养优秀品质的地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政治教育、社会与法治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势在必行。学校应该将这三条主线贯穿始终,与文化知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互为补充、突出主题、彰显特色的良好教育格局,让家长相信学校教育、依靠学校教育、支持配合学校教育,形成家校教育的强大合力,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大量合格人才。

(三)依法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

1、依法督导引领社会办学力量。让法治教育理念在校外培训机构茁壮成长,让法治教育在校外培训机构落地生根、占领培训市场,引导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

2、净化校外教育环境。正本清源、从严整治社会量办学机构,大力遏制和减少社会培训机构,让学校教育回归主体地位,减少急功近利思想对学生的误导。规范办学体系,理顺办学关系,让社会办学力量依法教学、正常运转,成为公办教育有益的和必要的补充,成为推动整个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助力器。

3、坚决堵住毒害侵蚀未成年人思想的源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雨后春笋般的社会办学机构应运而生,对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理念造成强烈冲击。有的办学机构将“金钱至上,唯我独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今朝有酒今早醉”;“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及推行奢侈浪费、极度享乐错误言论灌输给未成年学生,颠倒了未成年人的“三观“,冲击了社会主义教育理念,违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道德建设的核心内涵价值,甚至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家庭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社会的长治久安埋下了诸多不安全隐患。

二、补齐家庭常态教育缺位短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孩子一生成就的大小家庭教育至关重要,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环节。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与孩子的成长休戚相关。如何将家庭教育融入社会,与学校教育形成正向合力,把未成年人培养人格健全、体魄健康、德才兼备为时代所需的优秀人才呢?

(一)要开办家长培训学校充分发挥学校主流阵地优势,拓展学校丰富的教育优势资源,开办家长学校,让学校教育功能向社会和家庭广泛延伸。向广大家长普及教育基本原理,推广教育基本常识;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基本成长规律,洞悉孩子深层次潜在意识和内心思想需求,对孩子最基本的性格元素和心理发展趋向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灵活动态的掌握。对出现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思想倾向和不良行为特征。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引导人朝积极健康、向美向善的方向发展,少走错路弯路,用事半功倍的方法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理想,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贡献,体现自我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家长务必要明白这个教育道理,把握孩子成长的阶段性特征。节气有四季,万物皆有律。教育亦然,切不可贪大求洋、好高骛远,更不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做人的工作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工作也是最难做的工作。要遵循内在规律、循序渐进违背了教育规律也就违背了人的成长规律。所以,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要教育好孩子,先从自身做起。首先运用教育基本理论武装自己,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去开导启发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让孩子领悟和学会生活中的技巧方法十分重要第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当家长的要教育好孩子,得给孩子树立正面的良好榜样,让孩子在内心深处认同佩服家长,给孩子以积极正面的影响,凝聚强大正能量。

(二)要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常言道“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的和谐和睦,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家庭经常喋喋不休地争吵,一言不合就横鼻子树瞪眼,甚至大打出手,随时都可能发生家庭暴力,永无休止地打打杀杀,硝烟四起、危机四伏。这样的家庭很难培养出内心温暖、恬静从容的孩子。长此以往,家将不家,孩子从家庭中得不到关爱和温暖,他们从家庭中看到的是满目疮痍、伤痕累累;看到的是冰锅冷灶、油尽灯枯,看不到一点希望。营造一种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良好家庭氛围,是当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就应该是喜气洋洋、欢歌笑语、洒满阳光的地方。如果一个家庭充斥着冷气横秋、残枝败叶的荒凉气氛,就连成年人躲都来不及,小孩子更是望而却步、退避三舍。因为那不是他们想要的,这种支离破碎的家庭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不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有益志趣。一个没有文明和谐、充满暴力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是性格怪异、以暴制暴的人。因为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亦步亦趋,最终他们也会密切追随、如法炮制,学成了家长飞扬跋扈、蛮横霸道的性格。除此以外,孩子的自私冷酷、狭隘偏见、肤浅自卑等性格缺陷和心理失衡一揽子问题都会接踵而至。尤其在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表现得尤为突出,会产生一系列恶果。有的十一二岁未成年人在小学五六年级或者刚上初中就开始早恋,贻误了青春、荒废了学业有的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给他人造成伤害,破坏校园安宁;有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稍微受到一点刺激,就要跳楼跳河自寻短见、结束生命更有严重者,与父母老师同学或社会人士同室操戈、兵刃相向。最后不是身负重伤就是锒铛入狱,无限美好青春将在漫漫铁窗生涯中度过。诸如此类的狼狈结局,不仅是家庭的悲剧,更是未成年人个人的悲剧,也是国家和社会的损失,也昭示了家庭教育的失败和一个家庭破败的开始。“家要败,出妖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家庭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父母的循序渐进、正确引导做起,从每件琐碎的具体家庭小事抓起。做好无声的示范对未成年人是有力有效的最好教育,只要心中有了楷模和标杆,明确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就能义无反顾、勇毅笃行,何愁活不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何愁培养不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何愁家庭和孩子没有美好的未来。

(三)要创新家庭教育理念。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教育事业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主流阵地的学校教育也与社会同生共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作为家庭教育也应与时俱进,跟上教育的时代步伐。首先要让家庭教育注入向善向美的时代元素。听取时代的声音,汲取时代的力量,让家庭教育充满活力、富有朝气和新鲜感,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家庭氛围中学到新知识、拓宽新视野、提升新品位。其次应培养和放飞孩子的天性。把孩子放归大自然,与大自然密切接触学习科普知识,在实践中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全国各地著名风景区让孩子走一走、看一看,欣赏祖国壮美辽阔的大好河山,领略一下祖国各地各民族的不同人文风情。开阔眼界、增长才干,让孩子充分认识到什么才是好的,什么才是他们最想要的。在孩子幼小心里播下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的种子,让他们为之努力奋斗,让他们尽早懂得一个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从小就要努力学习,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提高社会适应力、生存力、竞争力。再次要将家庭法治教育家庭时事教育、科技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家庭良好法治氛围,增强家庭成员法治意识。要让未成年人多观看中央台的《社会与法》法治节目,从各种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训。让他们懂得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违法犯罪后将承担什么样的后果。未成年人要学会有效保护自己,运用科学自救方法摆脱违法犯罪行为的伤害。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尊法、尚法,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用法律武器与违法犯罪巧妙地进行斗争,用正义之神战胜邪恶之魔。最后要以法律武器和法治精神作为坚强后盾,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为未成年人构筑保护的铜墙铁壁。家庭、学校、社区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加强资源共享,加强监管互动加强信息交流,让未成年人远离违法犯罪侵袭,避免不必要的非法伤害。提升未成年人防范和保护意识,净化社交圈子,远离不健康不文明的娱乐活动场所,让法律成为未成年人形影不离的守护神,确保不受不健康意识形态和行为的侵蚀干扰,提升他们法治免疫力。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尊严感。不应触碰他们的面子底线,不能用侮辱歧视性语言伤害他们的自尊,不能用他们忌讳的敏感语言去刺激他们,不能针对他们的缺点缺陷和短板去肆意揭开他们灵魂深处的伤疤。最好的教育就是有爱心的教育,要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生活学习上的关心关爱,要让他们活得有尊严、有骨气、有底气。要通过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启发教育方式,逐步去除他们内心深处的虚荣、浮躁之心,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心理状态。逐步认识人生和了解人生,对人生应怀着应有的敬畏之心,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琐事和家长里短,学会正确处理长幼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邻里之间的诸多矛盾纠纷,正确待学习生活中的荣辱得失。学会进退取舍,面对各种艰难困苦要坚强乐观面对;面对种种不幸,要淡定从容;面对各种诱惑考验,要高风亮节、理性对待,要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远大理想抱负。开拓家庭乐园,营造温馨和谐家庭气氛。举办家庭晚会、生日宴会,调动家庭成员积极性。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家庭活动,让未成年孩子积极参与,增强未成年孩子的存在感和仪式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健全政府有效监管的法治机制

政府作为党委领导下的决策协调机构和执行机构,既是法治建设的参与者、服务者,更是法治执行的重要力量一项法律法规政策能否得到很好的执行和落实,与政府密切相关。

(一)政府作好依法行政的表率。

1、政府牵头,依法履职。各级政府在管辖范围内要恪尽职守、担当作为,督促相关部门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刑法》等法律,让法治精神在各级部门和基层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

2、帮扶关爱、各司其职。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关工委、学校、妇联、团委、福利院、民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法律职责,构建未成年人联合帮扶关爱体系,让帮扶关爱工作不缺位不空档不脱钩,确保每一名未成年人上得起学、住得起房、有衣穿、有饭吃、能够正常生活,尽一切所能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3、健全机制,严格履职健全未成年人帮扶关爱奖惩激励机制,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考核目标。对认真履职尽责、工作实绩突出者,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敷衍塞责、失职渎职者,依纪依法依规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领导相关责任,并扣除全单位当年相应目标分值。

4、完善规定,高效实施。完善地方政府在执行未成年人保护系列法律法规过程中的具体实施细则和相关补充规定。在保持国家法律的总体框架不变、宗旨精神不改的情况下,根据本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做些必要的灵活变通和细节上的调整,以此作为具体执法的完善补充,让相关保护法律更具实践操作性、灵活性,以便相关部门做好有效沟通衔接,达成积极共识,让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最大范围的保护,充分彰显国家对未成年人加强保护的立法宗旨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二)政府要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1、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手段,提升社会治理能力。(1)让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积极参与,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配合,组织动员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齐抓共管,构建点线面一体的立体综合防范体系。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狠刹社会各种恶风习气,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意识。(2)各行业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形成整体联动快速反应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尤其对校园周边的滋事侵扰要纳入常态化整治,対涉校和涉未成年人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进行一一肃清,确保校园周边安宁,还校园一片净土。(3)净化校园环境。对校园违法犯罪给予依法打击,绝不姑息手软。通过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和反面典型案例的处置,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增强违法犯罪免疫功能。铲除校园犯罪毒瘤,营造健康有序法治氛围,培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肥沃土壤,让其远离违法犯罪,切断违法犯罪传播的社会途径。

2、加强未成年人关爱帮扶,树立良好社会标杆人们进行积极的换位思考,人人都要老,人人都是从未成年人走过来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老和小当成自己人生成长阶段和自然归宿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把每名未成年人都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来关心爱护。帮助关心他们就是帮助关心曾经的自己。让他们的成长之路有你我相伴,不再孤独彷徨,不再忧郁苦闷。让世界充满爱,让社会充满阳光和正能量,让明天值得向往可以期待,让他们的青春世界更加和谐温暖。

3、建立综合帮教机构,切实强化预防和矫正效果。政府应积极探索未成年人帮教安置新路径,大力整合现有资源,集中力量对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实行分片定点帮扶和一对一个性化帮扶。为了节约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可以把少年管教所、工读学校、福利院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针对不同问题少年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学习提升和行为矫正,并积极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关爱。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犯罪行错误,一边接受思想改造,一边也享受帮助帮扶待遇。让他们与同龄人一样,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常态。提高思想认识,懂得法律基本常识,树牢法治意识,通过技能技巧学习和劳动锻炼,获得一技之长以便结束被管教之后,能顺利回归社会,能找到生存之路,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同时也能够积极有效预防再次违法犯罪。

4、建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咨询专业机构。对问题青少年要持续跟进、全程关爱。重点掌握其思想动态,了解行为规律,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时预防不好的苗头;对犯下错误受到处理的青少年要做好思想开导,理性坦然面对,从自身查找问题根源。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勇于担责、深刻反省,激荡唤醒灵魂,真诚接受教育用刮骨疗毒的勇气痛改前非,祛除顽瘴痼疾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困难,没有跨越不了的障碍沟坎,只有放不下的自己。在思想上要树立“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凌云壮志,在行动上要达到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目的要彻底放下包袱,实现轻装上任,重新开启未来人生之路。

(三)政府要切实履职尽责,加强未成年人的科学1、强化多种综合帮扶教育功能(1)依托未成年人法治警示教育基地,现身说法、强化法治教育效果。政府、学校、福利收容机构应积极与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对接,带领未成年人到看守所、少管所、工读学校、监狱、法庭等单位去走一走、看一看,到现场去感受一下那种特殊氛围,听听被管教人员现身说法,看看被管教人员满是悔恨的泪水,让未成年人心灵受到洗礼、灵魂得到净化。进一步开阔人生视野真正让他们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让这些未成年人懂得自由才是人生最可贵的,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严肃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正确志趣,明确人生航向,一步一个脚印,行稳致远。(2)关爱留守儿童。依托学校和儿童福利院,建设留守儿童关爱基地。关心留守儿童学习生活,解决具体困难;关注留守儿童思想行为发展动态,积极正面引导留守儿童生理心理同步健康成长;采取一对一帮扶指导方式加强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格和品行的培养,从小就加强“感恩爱国、明礼诚信、奉献社会、忠诚善良、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社会主义主题文化教育,切实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成社会有用之才。(3)加强家庭监管依托家长学校,对家长开展法治教育,引导法治教育逐步向家庭延伸。让家长带动未成年人观看法治节目、收听法治讲座,接受法治教育。让孩子多听家长讲述身边的法治故事,从小培养法治意识,让法治教育走向家庭,让家庭形成遵规守法的良好法治氛围。(4)强化青少年的自我保护。加强未成年人自我教育、自我警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先进思想理念,凝聚社会正能量,提高自身法治和道德修养,对社会上的各种不良习气要增强免疫力要勇于揭发各种校园违法犯罪行为,要敢于和善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在学校或社会上遇到侵犯自身权益之事,要第一时间告诉父母或老师或报警降低自身风险概率。遇事要沉着冷静,找身边人或察警求助,积极巧妙化解身边危险。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大胆与违法犯罪行为斗智斗勇切忌盲目草率行事,使自己处于危险被动的境地

2、设立校园联合纪检组。建立政府对校风校纪的常态化巡查机制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公、检、法、纪委监委、文化宣传、关工委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动员家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让社会多提意见建议,积极踊跃参与学校监督管理,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对校园校风校纪进行巡查监督充分体现人民教育人民办、人民教育人民管的办学原则。强化学校内部监管,提升育人质量,增强社会认可度和家长满意度。强化校内外联合监督体系,畅通监督信息渠道,构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体信息网络,依法提升对未成人的帮扶管控效果。防和依法打击未成年人犯罪,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双管齐下、同步并进,从点滴抓起,从日常行为抓起,从具体细节抓起。严防死守,坚决堵住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漏洞。学校的教导处、政教处要充分履职尽责,积极配合联合执法机构,发挥主阵地优势,打好主动仗,给学生上好思想政治教育课、打好预防针,做到警钟长鸣,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机率降到最低程度。

3、畅通校园举报渠道。设立专门举报信箱,在县域范围内向社会适度公开,尤其要开通本地区教育行政长官的联系方式,让教育行政长官对学校教育教学、学习生活纪律、家长意见建议以及社会对教育的满意程度等有一个全面深入的总体了解。对受理举报工作派专人负责,对举报事项进行梳理归类,清理违纪违法线索,交由相关部门依纪依法依规作出处理。

4、依法严厉打击校园霸凌。校园霸凌是时代的产物,尤其在近几年屡见不鲜,全国各地时有发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拉帮结派,以多欺少、以强凌弱、仗势欺人,强拿硬要、殴打无辜,以刀威胁、棍棒侍候,网络暴力、拳脚相向……诸如此类,在很多校园内外犹如家常便饭。校园霸凌严重侵犯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干扰了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同时也助涨了校园违法犯罪的嚣张气焰,败坏了校风校纪,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破坏了校园和谐友善、安定团结的良好氛围。为了截断校园霸凌这个传染源,必须加强学生管理,联合执法部门采取雷霆行动进行铁腕整治、正本清源,回归教书育人本位,树立新时代育人理念,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价值标准,确保校园风清气正,还校园一片净土。

5、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要教出高尚有作为的学生,必先有出类拔萃的老师。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教学质量,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一个学校的校风校纪、法治氛围,更需要教师的引领示范、自觉遵守和营造。要给学生普法,首先要给教师普法。要让学生尊法学法守法,首先要让教师尊法学法守法。为此,在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和普法教育势在必行,打造文明之师、法治之师、道德之师,大力弘扬师道之精神、法治之精神、高尚之精神,让遵纪守法引道在校园蔚然成风。

6、把性教育纳入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体系。以科学教育方式揭开性的神秘面纱,让青少年正确认识性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坚持自然属性服从社会属性的基本原则,客观理性看待性问题。坚守道德底线,不触碰纪法红线,自觉陶冶净化灵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明确人生阶段性目标,树牢远大理想,以坚若磐石的定力逐梦起航,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奋起直追,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勇往直前。青少年应集中精力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把心思放在学业上,争取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为新时代建功立业,把火热的青春奉献给党和人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增光添彩,走好自己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的人生业绩。

(四)政府要强化法治宣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1、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文化教育始终,加强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民族史在未成年人中的普及教育,以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教育目的。让广大未成年人深深懂得今天的和平安宁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人民的贫困问题,用较短的时间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向国家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在世界扶贫史上创造了生动鲜活的伟大奇迹,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在人类减贫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拥有掷地有声的重要发言权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中华民族不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民族,而是以崭新姿态雄踞世界的东方。学深悟透党史国史,增强“四个自信”,培养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扛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树立远大理想,走好青年一代的长征之路。把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和时代潮流,个人选择服从组织安排,随时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以心胜之精神担时代之使命”,以青春之我做奋斗之我,化小我为大我。从小培养高尚志趣和道德情操,把火热青春奉献给新时代,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居高望远、殚精竭虑,集思广益、运筹帷幄,恪守底线、廉洁奉公,加强自我教育,提升自身素质,自觉远离违法犯罪,力争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树牢标杆意识,弘扬英雄模范精神学习先进典型和优秀榜样,大力宣传道德模范和行业标兵等先进代表事迹,把他们的崇高风范和可贵品质作为时尚引领,帮助未成年人明确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把为国争光、为民服务、为党分忧作为一生永不懈怠的执着追求。

3、大力开展新时代主流价值教育。在未成年人中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让社会变得“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价值实现的追求目标。在未成年人中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新时代主流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的追求导向,让主流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心中茁壮成长。树立良好的校园宣传标杆,用正确鲜明的舆论导向引领社会向善向美。多开展健康向上、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让未成年人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对人生目标有更高的期待和追求。积极打造校园法治文化,创新开展法治文艺节目,激活法治元素,体现法治丰富多彩的本真内涵。用法治蕴藏的艺术力量去感化人、鼓舞人、教育人;让法治精神深深镌刻在未成年人内心深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校园处处充满文明友善气息,洋溢着团结和谐氛围,凝聚健康有序的法治教育力量

4、加强未成年人的感恩教育。我们优越的衣食住行、窗明几净的良好学习环境,都是一代又一代勤劳的中国人民为之奋斗奉献的结果。今天我们看似轻易就能实现的愿望,然而对革命先辈来说,可是经历了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是党和国家给予的,是父母用勤劳双手创造的,是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感恩伟大的祖国,感恩伟大的人民,感恩伟大的新时代,感恩含辛茹苦的父母。有了他们,我们才生活的心安理得,许多未知才变得一切皆有可能。

、运用司法杠杆调节社会失衡心

(一)全面推进平安法治校园建设1、创设良好外部法治环境。(1)司法机关要向社会展示清正廉洁、公平公正、依法办案的良好形象,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遵法守法的积极法治氛围。让广大社会公众充分信赖司法机关、依靠司法机关,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法治信仰。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在最后一道防线中能依法主张他们的合法诉求,合法权益也能得到充分保护,在无力无助中找到坚强法治后盾(2)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自觉做遵纪守法的公民,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意识形态的侵蚀,远离违法犯罪,坚守道德底线,不触碰法治红线。只有广大社会公众充分相信法治、依靠法治,才会转变全社会的法治观念。让这种法治理念传播到校园,深入未成年人的内心世界,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奠定坚实的校园法治基础。2、开辟校园治理新途径(1)积极拓展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行业协会调解的社会治理功能,充分发挥它们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的积极作用,突出其快速便捷、依法高效的特色优势,大力节约司法资源成本,方便广大群众,提高履职服务能力,切实帮助当事人解决具体问题、化解矛盾纠纷、排忧解难。大力将这种定分止争的快速调解机制引入校园未成年人纷争之中,可以及时有效化解诸多校园矛盾纠纷,把涉未成年人的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可以有效防止矛盾升级,及时化干戈为玉帛,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事件发生,有力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2)通过典型案例的宣传影响,让校园法治氛围更加浓厚,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种子在广大未成年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遵纪守法、互帮互助、文明和谐之风在校园成为一种普遍时尚。

(二)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墙。1、司法机关依法提前介入,提出切实可行的司法建议。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应根据未成年人监管和保护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积极高效、切实可行的司法建议。加强跟踪监督,要求有关部门积极切实履职,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以及合法权益的保护,让司法建议得到全面执行落实。2、关注校园典型案例,强化司法常态监督。对校园发生的重大疑难案件,尤其是社会关注度高、反响比较强烈、事关学生、家庭和学校切身利益的案件,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案默契度,统一意见,达成共识,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创造常态化司法监督环境3、让联合帮扶机制全覆盖问题少年。建立健全联合帮扶机制,让全社会多关注、关心困难家庭和留守儿童,切实解决弱势家庭、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未成年人生活学习、劳动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把关心关爱落到实处。让这些家庭和“问题少年”得到帮扶教育,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春天般的温暖,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和全社会各界的爱。让他们心之所向全是阳光,把他们自然而然地引领到阳光大道上来。让他们挺起胸膛做人、活得有尊严,对未来充满信心、富有底气,在铺满阳光的大道上健康成长

(三)强化法治舆论浸润。1、大力倡导法治人文关怀。将严格司法、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柔性执法有机结合起来,体现法治的温度。以法治为手段,进行硬性鞭策;以爱的力量为温暖感化,进行正面引导;以教化为中心,来塑造伟大灵魂。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还是要从关心关爱入手,体现宽宏大量,突出爱的主体地位,彰显爱的教育力量。让爱像大海、像春之甘露、像春风拂面、像百花盛开,能够力挽狂澜、起死回生。重塑未成年人的思想碉堡,点亮他们的人生灯塔,引燃他们的灵魂之光,照亮他们前行的路。2、建强校园法治文化阵地。聘请司法机关专业人员兼任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法治专题讲座,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思想品德课堂;打造校园法治文化走廊,创造形式多样、特色各异的法治文化品牌,丰富校园法治文化内涵;推出一批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优秀法治节目,让未成年学生在愉快的视觉欣赏中思想受到深刻教育,灵魂得到洗礼,境界得到升华,从中悟出严肃的人生哲理,提升法治意识,让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良好习惯和行动自觉。3、以积极主动普法方式推进法治校园建设(1从过往教育经验得知,最深刻最令人记忆犹新的法治教育莫过于现身说法或来一场现场庭审的观摩。通过依法公开的刑事案件的庭审,对青少年的触动特别大,对灵魂将是一场无法替代的彻头彻尾的洗礼,留下的印象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对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观看庭审对未成年人的选择取舍和人生方向都有着重大而积极的影响(2)通过庭审现身说法的教育,能够让那些心怀侥幸、试图以身试法的未成年人从执迷不悟、犹豫徘徊中幡然醒悟,从违法犯罪的边缘悬崖勒马、迷途知返。让思想灵魂接受阳光雨露滋润,达到新境界,走向新天地。(3)以现场庭审为法治教育的引擎,构建鲜活多样的立体法治传播模式,强化未成年人法治思维,提升法治意识,积极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责任编辑:罗霞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