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环山、森林茂密,这里是距离县城近90公里,三县交界处的布拖县四棵乡沟姑村。
从这个偏远的彝家山寨里,走出了2名清华大学学子、2名“985”“211”学子。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4名优秀学生都来自同一个家庭。
托起4个孩子拥抱梦想的,是一名摒弃陈规陋习、一心用教育改变孩子命运的父亲——彝家汉子罗色尔。
率先移风易俗:
积极冲破陈旧观念
1961年,罗色尔出生在布拖县四棵乡沟姑村,祖祖辈辈守望着大山与森林,他一直梦想着要去大山的那一头看看。
1985年,罗色尔和村里的彝族姑娘胜以么扯子结婚。婚后,为摆脱贫困生活,也为了看看“更大的世界”,他开始走南闯北做小本生意。
了解到与雷波县一江相隔的云南省永善县白魔芋种子优质后,他花几天时间背回白魔芋种子撒播在家门口的土地上;听说与村子隔河相望的金阳县青花椒畅销宜宾青花椒市场,他又将家中仅有的积蓄购买回300多株种在了山里。
通过种植销售农特产品,罗色尔家的小日子有了起色。但是,在外闯荡的那些日子里,罗色尔吃过太多没文化的苦:有时需要签字,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有时需借钱周转,他又不会写借条;有时与合伙人算账,他也不会算细账......如此种种让他叫苦不迭,深刻领会到知识的重要性。
闲暇之余,罗色尔也一直在思考——村里的百姓,大多生下来就订上了“娃娃亲”,早早就成家生儿育女,守着几块薄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辛苦一辈子,都却始终摆脱不了贫苦的命运。
“必须带着妻儿走出大山,不让孩子再吃没文化的苦!”大儿子能合尔聪出生后,他心里一直以来的那个愿望更为迫切,“无论何时,必须有文化知识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也才能走得长远。为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带着这样的想法,这位勤劳朴实的父亲加倍辛劳地奔波于四棵、地洛、县城,以及会东、会理、乐山峨边等地售卖农特产品,希望有朝一日带着孩子去外面的世界多看看。
先读书后成家:
选准方向全力以赴
1999年,经过多年打拼,罗色尔手里有了小小的积蓄,他开始着手兑现孩子出生时便许下的诺言:大儿子能合尔聪已经到读幼儿园的年龄,必须要把孩子送进县城去读书。
“那么小的孩子带到县城,没房没地怎么生活?怎么照顾?”当他把这一想法跟妻子商量时,得到的是妻子地强烈反对。
但送孩子去县城读书的信念之火并未被浇灭。
那时候,村里还没有通往县城的公路,罗色尔趁妻子外出务农的“机会”,偷偷背上孩子,徒步走了10个多小时到达县城,把大儿子寄宿在县城一位亲戚家里,并送进了县幼儿园就读。
2003年,家里的3个孩子也到了读书的年龄,他在县城租了一间住房,动员妻子带孩子到县城“陪读”。就这样,孩子们陆陆续续在布拖县城开启了读书生活,他自己则又返回老家一边大面积种植魔芋,一边继续做小本生意赚钱养家供孩子上学,确保妻子和孩子们在县城能安心生活和专心学习。
供养4个孩子读书和解决一家人的基础开销,并不是件轻松事。这期间吃了多少苦、有多辛劳,罗色尔从未提起过。因为他明白,要让孩子们走得更远,他必须是家中的“顶梁柱”。
在努力挣钱的同时,罗色尔还不停劝导妻子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教育孩子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在罗色尔的引导下,家中逐渐形成了重教育抓学习的良好氛围。孩子们之间更是形成了比勤俭节约,比勤学苦读,比品行能力的良好家风,每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连年上升,在各自的班级名列前茅。
2009年,大儿子和二女儿相继考进凉山州民族中学,两个小儿子也都以优异的成绩考进西昌市一小。罗色尔在西昌租下一套民房,妻子带着孩子们开启了异地求学的生活历程。
而他们的家乡,也悄然变了样:2019年底,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落地,偏远不便的原四棵乡沟姑村撤销行政区划,罗色尔家和村民们一道搬进了位于布拖县城、便捷舒适的全省单体最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依撒社区。
走出大山过上新生活的愿景,扬帆起航。
处处言传身教:
时间是最好的答案
刚刚过去的10月31日,布拖县教育表彰大会召开。会上,县委县政府隆重表彰了对布拖教育有积极贡献的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教育家庭。
其中,罗色尔夫妻因培养出2名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1名“985”大学本科生和1名“211”大学硕士研究生高端人才,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获得全县农民“优秀教育家庭突出奖”荣誉称号和10万元的奖金。
“家住边远偏僻农村、夫妻俩目不识丁、家庭条件也不优裕,为什么能把4个孩子都培养得那么优秀?有什么家庭教育秘笈?”罗色尔的家庭故事,引发了布拖全县干部群众的关注和热议。
站在领奖台上,种种过往一幕幕涌上罗色尔的心头。
这位虽没文化但开朗健谈又不失礼节的父亲并没有什么“秘笈”。过去,彝族习俗喜欢给孩子订“娃娃亲”,孩子一生下来,很多都已经订好了未来的伴侣。曾几何时,妻子胜以么扯子也是这样认为:家中3个儿子,找不到媳妇怎么办,早点为孩子订好“娃娃亲”,以后就不担心他们的婚事。但罗色尔却坚决反对这一陈规陋习,在他看来,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每个孩子的前景更不一样,未来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订“娃娃亲”只会影响学业,应该让孩子专心读书,专注于学业,成人后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结合才是幸福的人生。
所以,当亲朋好友做媒要给家中4个孩子订“娃娃亲”时,罗色尔总是“来一个回拒一个”,坚决不同意。
有一次,他的岳父“亲自出马”给大儿子订“娃娃亲”,被拒绝后岳父和他翻脸吵架,很长一段时间不理他。
罗色尔当然明白家人的苦心,但他更明白作为一名父亲的职责和使命,继续心无旁骛全力以赴抓教育,孩子们都收获满满。
大儿子能合尔聪,本科考进四川大学,后又考进清华大学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现在政府机构工作;二儿子罗健宇本科考进西南交通大学,现已考进清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三女儿罗健英考进西南大学并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今年,小儿子罗健飞也顺利考进电子科技大学就读本科。
4个孩子都培养成全国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罗色尔和他的妻子胜以么扯子,成为布拖全县乃至凉山成功培养子女为国家人才的农民夫妻之一。
此时,妻子也真正明白了丈夫多年来的良苦用心。
今年6月17日,布拖县召开声势浩大的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动员大会。这项既传承又改革、符合民心民意、回归纯朴乡风民俗的整治工作,得到了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与支持。启动会召开后的短短3天时间里,该县12个乡镇44520农户便积极签订了治理高价彩礼、丧事大操大办、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承诺书。
罗色尔夫妻深知移风易俗的对子女教育和布拖发展的重要性,第一时间带头签订了承诺书,成为了摒弃旧习俗带头宣扬移风易俗的“代言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新时代下,罗色尔用最“接地气”的朴实方式,悄然引领着布拖坝子的文明新风尚——以教育为根基,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是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落脚点,也是出发点。
(阿力色呷 程志华 郭舒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