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设定在民国时期,讲述了一批有理想的人想要通过教育改变边区人们,但因为虚构了一位老师吃空饷,从撒了一个谎就要无数个谎言圆的故事。
主角是一群知识分子,因为教育他们懂了礼仪有了理想,似乎跟普通人分隔开了,但同时他们也只是一个人,人的本性在关键时刻还是会显露出来。
校长为了保住学校对许多恶行保持沉默,裴魁山把怒气都发泄到一个女人身上,面对枪口,向来强硬的周铁男涕泪肆流从此再也没有了勇气。在那个年代,就如鲁迅表达的,学医已经救不了中国,因为人们从思想上腐朽了,所以他弃医从文。电影里的这批主角从某种程度上和他类似,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当你踏上那条道路,你要知道路上是充满荆棘的,就像他们。有的打了退堂鼓,有的付出了血泪,还有纸上谈兵一见刀枪就软了的人。所以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我们的缺点,用脚踏实地去实现理想。
电影明显是有隐喻的,在那个年代,做着教育的人却腐败了,尽管他们有苦衷,但上头的特派员一样扣下了美国的大部分捐款,甚至要求他们不能戳破谎言。
再联想到现在,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乡村教育的问题,教育是每个国家都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同时我也看了很多一个人在乡村教所有科目所有年纪的乡村老师的新闻报道纪录片。然后就是捐助流程透明化公开化的问题。要想改变乡村教育落后状况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不断地提高教育的普及加大监管力度。(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