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志愿者开展叶脉书签及生态瓶制作活动

来源: 作者:明宇航 虞红莉 李佩阳 发布时间:2024-07-18 15:14:42

2024年7月16日,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万象,遇“践”青春团队于南充市仁和广场一楼进行了“巧手匠心叶脉书签及生态瓶制作活动。在现场中,不少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参与活动,并根据团队成员的引导完成制作此项活动旨在倡导环保与创新教育,同时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手工制作能力,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活动当天,首先开始的是叶脉书签的制作。小朋友们围坐在长桌旁,每个桌上都摆放着白纸、牙刷、水杯以及前一天晚上被团队成员使用氢氧化钠处理好的叶片。团队成员们站在不同的长桌旁,使用他们制作出来的示范作品,耐心地指导着小朋友们如何正确去除叶肉,只留下清晰的叶脉。

图片 1.png

图为:小朋友们在团队成员指导下制作叶脉书签。明宇航 供图


小朋友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好奇,他们认真地听着团队成员们的讲解,不时地点头表示理解。在团队成员讲解结束后,小朋友们开始动手实践,小心翼翼地用小刷子刷洗树叶,轻轻撕去叶肉,露出精美的叶脉。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但小朋友们全都专心致志地参与其中。我们的团队成员也在旁边适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更加顺利地完成叶脉书签的制作。当叶脉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时,团队成员便使用塑封机将小朋友们的作品进行塑封,留存下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图片 2.png

图为:小朋友们在团队成员指导下制作生态瓶。虞红莉 供图


随后进行的是生态瓶的制作。团队成员们已经准备好了所有必需的材料:回收的干净塑料瓶彩色小石子、营养土生态土壤苔藓以及一些装饰用的小花团队成员们首先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生态瓶的概念和它在生态教育中的重要性。他们解释了生态瓶如何模拟自然界的循环系统,以及为什么需要保持生态平衡。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对即将开始的制作过程充满了期待。

接下来,团队成员们分组指导小朋友们开始动手制作。首先,他们在瓶底铺上一层彩色小石子,作为生态瓶的排水层。然后,加入营养土,帮助过滤水质。接着,覆盖上一层生态土壤,为植物提供生长的基础。紧接着,团队成员们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小心翼翼地将苔藓种植到土壤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形成一个迷你生态系统后,他们将和不同种类的小花放入生态瓶中进行装饰,让生态瓶看起来更加生动和有趣。

图片 3.png

图为: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的叶脉书签制作成果。明宇航 供图


在制作过程中,志愿者们不断提醒小朋友们注意生态瓶中的生物平衡,比如不要放入过多的生物,以免造成资源竞争和水质恶化。小朋友们认真地听着,一边动手一边学习如何维护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

所有的生态瓶都制作完成时,小朋友们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每个生态瓶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不仅展示了孩子们的创意和手工技能,更是他们对自然和生态理解的体现。

活动结束时,志愿者们鼓励小朋友们将生态瓶带回家,继续观察和记录生态瓶中生物的生长和变化,同时学习如何负责任地照顾这些小生命。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不仅学会了制作生态瓶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环保和生态平衡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图片 4.png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李佩阳 供图


活动的高潮部分是成果展示。小朋友们轮流走上前,向大家展示自己制作的叶脉书签和生态瓶,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和感受。整个活动场面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在学习和创作中体验到了环保的乐趣,同时也增进了亲子间的互动和社区的凝聚力。团队成员们忙碌的身影和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共同构成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希望。

这次活动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他们心中种下环保的种子。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自然界的循环和生态平衡,从而培养起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制作过程中,他们也能学习到如何利用自然材料,减少浪费,并且了解到即使是小小的行动也能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这种活动还能提升孩子们的手工技能,如剪裁、绘画、装饰等,这些技能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同时,制作叶脉书签和生态瓶需要孩子们投入大量的耐心和细心,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专注力。这类活动通常鼓励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增进了亲子关系,也促进了社区内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家庭成员之间可以分享知识、技能和乐趣。这次活动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将环保行为内化为自己的习惯,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觉地保护环境。

同时,“生”命万象,遇“践”青春团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持续到2024年7月22日,后续还有许多不同形式的活动开展,包括但不限于植物创意拼图及拓印、环氧树脂的标本制作等。

 


责任编辑:陈九林

最新资讯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