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他们以青春之名,向未来报告

来源:四川省嘉州监狱 作者:毛锐迪 发布时间:2022-08-30 16:21:53

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他们,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中“敬业、协作、创优、奉献”。

他们,青春奋斗正当时。

0Z0A8061.JPG

他们是“2021-2022年度四川省青年文明号”获得者——四川省嘉州监狱教育改造科。

青春,是高墙下的“藏蓝”

青春有很多种颜色,他们说,很庆幸,我们的青春是藏蓝色。

个别谈话、教育教学、化解冥顽、技能培训……从入警开始,他在罪犯教育改造这条路上已经17年。他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在罪犯教育教学、顽固犯转化、育新回归等方面默默耕耘,用实际行动践行改造宗旨。

0Z0A8068.JPG

“做教育罪犯的老师,引导他们去往正确的方向。”身着藏蓝,站在四方高墙下,他用青春诠释着自己的初心。

2020年初,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他主动请缨,坚守一线,在高墙内一战就是59天。收集素材、编辑制作,他采、编、播一肩抗:开展电化教育、宣讲防疫政策、突出思想引导、保障远程会见,有效促进监管安全稳定,帮助罪犯稳定改造心态。

“我留下!我可以!到党和人民需要我的地方去!”从警十年,他一直用忠诚与担当诠释着这身藏蓝警服的重量。

监狱,不仅是惩罚犯罪之所,更是救赎更生之地。在教育改造罪犯这条道路上,他们勇毅前行。

到白玉县乡村振兴驻点开展科学小课堂 (1).JPG

青春,是服务社会的“深蓝”

青春有很多种样子,他们说,很庆幸,我们的青春有“深蓝志愿者”的样子。

她是“深蓝志愿者”,是阿玉的“小罗姐姐”  

“我是在一次走访帮扶中认识阿玉的,她的爸爸在我们监狱服刑,还在读初中的她一边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一边坚持学业,她的善良懂事让我很触动。走访结束后我们还一直跟她保持联系,时刻关注着她的成长。

我们会同学校、司法局建立长期帮扶机制,共同为阿玉的健康成长护航。阿玉叫我‘小罗姐姐’,但其实每一个关心帮助她的‘深蓝志愿者’,都是她的‘小罗姐姐’。”

法治进校园.JPG

她是“深蓝志愿者”,是学生的“小张老师”  

“从法治小课堂到心理团辅再到科学小实验,从小学生到初中生……虽然每次站上讲台我还是会紧张,但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在下课后被他们簇拥着叫‘小张老师’,我就感觉这一切很有意义。”

作为嘉州监狱“青春志愿 迷途导航”品牌的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教育改造科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联合市团委,开拓青年志愿服务领域,积极深入学校、社区、机关,开展“送法进校园”、“送法进社区”、“惠民送温暖”等志愿服务。近两年嘉州“深蓝志愿者”共计开展志愿服务18场次,10000余人次参与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为平安四川、法治四川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

微信图片_20220819152347.jpg

“深蓝志愿者”竭尽所能、奉献社会,护人民居安所、为人民办实事、帮人民解忧愁,给需要的人带去温暖。

青春,是展现风采,迈向未来的成长

藏蓝+深蓝,他们用青春展现“青年文明号”风采,不断成长。

2021年嘉州监狱教育改造科以“警徽闪耀 心怀使命 藏蓝青春 不负韶华”为主题,创建“青年文明号”。2021年11月,被授予乐山市“青年文明号”称号。2022年8月,被共青团四川省委评为“四川省青年文明号”。

对他们而言,比创建成功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那是迈向未来的成长。以创建为契机,不断提升民警业务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创建为契机,有效激发和调动青年民警的担当作为。

志愿服务进社区 (2).JPG

创建期间,多名民警荣立个人三等功,被授予嘉奖,一名被评为市级“青年岗位能手”,一名被授予“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一名被评为四川监狱“改造育新先锋”。

青年文明号,是一种见证,见证着他们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

青年文明号,是一种认可,认可着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的初心和使命。

青年文明号,是一种激励,激励着他们继续书写未来的精彩华章。

改造育新,要“青”尽全力;服务社会,更“嘉”义不容辞。奏响“青年文明号”,他们扬帆前行。嘉州监狱全体青年民警,向未来报告!

(毛锐迪)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