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付出日日夜夜,影响点点滴滴,最终硕果累累。
“你是师长,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大爱至诚,弥合我灵魂的创伤……”这是嘉州监狱原创歌曲《目送你的背影》中的歌词,也是词作者邵凌17载从警路的最好写照。
四川司法微信号截图
自2005年10月考入嘉州监狱,邵凌先后在基层监区和机关科室工作,其中14年都在教育改造线。现任嘉州监狱教育改造科科长的他,在罪犯教育教学、顽固犯转化、罪犯育新回归等多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荣记个人三等功3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教育改造贯标能手”“乐山市十佳青年岗位能手”多项殊荣。
渡人也渡己
成为“育新”人,是偶然,也是必然。在邵凌的《八年监狱工作拾忆》(又名《30岁回忆录》)里写道,选择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是因为他所学法律专业非师范类,而他又“好为人师”,很想用自己所学去教育、引导、改变些什么。加上对警察职业的崇拜,于是就报考了“罪犯教育管理”岗位。
刚参加工作的新鲜劲还没过去,监区前辈的言传身教让邵凌对“教育”又有了新的感悟。老民警陈平对犯错的罪犯会严厉地批评,但严厉中也有长辈对晚辈语重心长的劝导和鼓励,罪犯们都服他。耳濡目染下,邵凌学会了以怎样的方式去执法、去管理罪犯:严格但不苛责,严谨但不刻板。
“新人”时期的邵凌
邵凌清楚记得,那时主管的罪犯里,有一人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罪犯杨某因地震失去双亲,被四川的养父母收养。养父母去世,杨某无人管束,染上很多恶习,最终因多次盗窃入狱。邵凌和同事几年间对他教育引导,规范行为养成、开展心理疏导、进行帮扶助困,始终不抛弃不放弃。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杨某看着新闻里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看着监狱民警为确保安全彻夜值守,他找到邵凌,说他再没有理由不好好改造、好好生活:“对我们这些走了弯路犯了罪的人,警官不仅没有嫌弃,还一直教育和关心我们……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国家给的。”刑满释放后,到上海打工的他寄来了信,他说:“虽然日子难了点,但我不会再去偷东西,不会再犯罪了。邵警官,我一直记得你劝我的话。”
那是邵凌第一次真切体会到,教育既是渡人,也是渡己:付出日日夜夜、影响点点滴滴,最终硕果累累。
育新先愈心
在嘉州监狱的第17年,邵凌已成长为教育改造的多面手。
他发挥法律专业优势,参与司法部指定教材《宪法知识读本》编写;作为省级教育改造讲师团成员,参加全省巡回授课,制作的《宪法常识》《树立法治思维》《继承法》等课程被评为优秀课件,个人被评为优秀讲师。2018年参加全省监狱系统贯标大比武,被评为“教育改造贯标能手”。
开展社会帮教
“新彩桥”文化节活动
他参与创立的“新·彩·桥”文化系列品牌项目,被省局评为全省十大教育品牌。通过狱地协作推动乐山片区《罪犯职业技能培训和文化教育工作机制》出台,将罪犯职业技能培训、文化教育纳入地方规划,更好促进罪犯回归。
在邵凌看来,对罪犯的教育,除了课堂上的讲授、面对面的谈话,还需要亲情帮教、社会帮教……要用心、要攻心,还要愈心。当阳光照亮前路,罪犯就不会再迷途。
作为“深蓝”志愿者参与“法治进校园”
采集血样,登记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罪犯马某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七年,家中妻子重病,三个子女未成年。因为疫情和家庭原因,马某入狱后一直未与家人联系。改造态度消极,时常与他犯发生冲突,当马某的个案转到邵凌手中时,邵凌决定到马某家开展走访帮教。2021年9月,教育改造科民警同当地司法局、团委工作人员一道,到马某家并见到了他的女儿阿依。
尽管马某家简陋、破旧,但阿依却非常懂事,一边照顾病重的母亲和上小学的弟弟,一边还要坚持自己的学习。邵凌把她对父亲的牵挂、鼓励、劝说用视频录了下来,带回了监狱。看到女儿的懂事,听到家里的破败,马某哭得双眼通红,对民警表示会痛改前非。走访结束后,邵凌仍保持与阿依的联系,通过信件一直鼓励她、关心她。今年9月,阿依将升入高中,邵凌说,他会与学校、司法局、团委一道,持续关注她的成长。
在征得马某及阿依同意后,邵凌以此次走访为素材制作了短视频,并投稿给了四川监狱抖音号。
至今,这个视频在多平台的浏览量已超过800万次,点赞近10万次。这次走访,不仅让马某获得了改造动力,让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又看到了希望,也让很多围观了阿依故事的网友以柔软的触动而非冰冷的说教的方式,悟到了“珍爱家人,远离犯罪”的道理。
开展“传帮带”,为新民警作岗前培训
录制罪犯教育改造课件
以改造育新的初心践行维护社会稳定的使命,以言传身教唤醒罪犯灵魂,以内心的温度彰显国家的法度——邵凌说,他已在育新路上走了17年,而未来,他还将光荣地、坚定地,一路小跑下去。
(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