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时隔多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嘉州监狱退休民警吴永火再次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看着身边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年民警,他的思绪,也随之回到了他的18岁——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跳火车、夜行军,被炮弹炸得重伤昏迷,侥幸捡回一条命的18岁。
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恰逢今年的重阳节,嘉州监狱组织青年民警代表前往吴永火家中,听老前辈讲述革命故事,将抗美援朝精神代代传承。
“起来!赶紧跳车!敌机来了!”进入朝鲜境内没多久,睡梦中的吴永火被战友用力推醒,甚至来不及等车停稳,就跟着众人跳下火车,拔足往旁边的山丘上狂奔。直到气喘吁吁地隐蔽在密林里,他才来得及留意火车停在了一个小型车站。此时天刚蒙蒙亮,几架飞机在车站轮流投完弹,又顺着山丘不断拉升盘旋做低空飞行,吴永火大气也不敢出,紧缩着身子直到轰炸机离开。
“当时已经很近了,我都能看清楚驾驶舱里飞行员的脸。”吴永火说,那张明显异于亚洲面孔的脸,连同那些不知道名字短暂交集的战友的脸,至今还会出现在梦里,提醒着他的劫后余生。
“爸,妈,那我就走了哦。要是牺牲了,就回不来了哦。” 随部队出发前,吴永火最后跟父母告别。此去也许就是生离死别,父母并未劝阻,只说“去嘛,保家卫国的嘛”。
18岁就直面生死,他却并不害怕。在山丘上拼命狂奔时,也更多是出师未捷的遗憾:“害怕啥,那都是抱着牺牲的决心去的。”
他是过惯了苦日子的穷孩子,家里七兄妹,作为老大的他14岁就得上山打柴,用柴火去集市换豌豆,磨成豆浆来喂养弟妹。“新中国成立后,‘穷光蛋’翻了身,绝不能让任何人破坏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
1952年8月,因在民兵团表现突出,18岁的吴永火光荣入党;半年后,他找到区委书记要求参军上战场,理由是“我是一名老党员”。进入朝鲜境内,他和战友为了赶路夜间急行军,不敢亮灯只能靠前方的模糊背影摸索前行;也无数次地躲避炸弹袭击,在生死边缘几度来回。1953年6月,敌机为了破坏桥梁,不顾村庄内还有其他平民,对吴永火所在的驻扎点进行突袭,正在进行作战培训的吴永火被炸至昏迷,恢复意识时已被送至后方的部队医院。
“右臂肱骨断裂,全身多处外伤,醒了之后发现我被石膏和夹板捆成了‘植物人’。”经过伤残鉴定,吴永火已不适宜作战,他再次被转移,经丹东送回了国内的医院。受伤的右手再也无法提拿重物,吴永火却总说自己幸运:“我的那些战友,有些名字都不知道,就永远地留在了朝鲜战场上。我这条命,是捡到活的。”
“捡到活”的吴永火,自此更珍惜和平年代的每一次学习和工作。在四川省第二革命残废军人速成中学就读期间,他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每每是同学都睡下了,他还在挑灯夜战。因为成绩优异、勤奋努力,他还加入了校学生会。
毕业之后,他和其余29名残疾退休军人押解罪犯到五马坪监狱报到,将往后的39年全部奉献给了监管改造事业。从烧砖搭棚到劈荒造田,在荒无人烟的深山密林中,是吴永火和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先辈,用汗水和鲜血拉开了监狱建设的序幕,用奉献和牺牲奠定下监狱精神的基石。
70年后,18岁的少年少女们,已不用背着比自己还高的枪支上战场,不用担心枪林弹雨后是否还有明天。他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只用愁学业能否完成,恋爱是否顺利,甚至食堂饭菜好不好吃……而这些“发愁”的权利,正是革命先辈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才教日月换新天。
“不要忘记过去。”
“好好学习,尽职尽责,做出更大的成绩。”
对前来看望的青年民警,吴永火将所有感慨和期望都化为殷殷叮嘱:
“未来在你们手中。”
(刘莹/文 曾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