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高墙故事 | AB人生之重启人生

来源:四川省邑州监狱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2-21 15:37:01

“如果人生可以重启,你想做一个怎样的人?”妻子眼中的好丈夫,儿子心中的好父亲,这是曾经的陈某某留给妻儿的印象。可这样的他,却手拿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剧本,在属于自己的人生里分饰着AB两角。A面的他,有事业心、有家庭责任感,这也是他费尽心思在家人面前呈现出来的那一面。直到2019年,一纸刑事判决书,揭开了他的B面人生——陈某某因犯聚众斗殴、敲诈勒索、寻衅滋事、开设赌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直面真相,她的世界崩塌

因父母离异,年幼的陈某某长期寄居在爷爷奶奶家中。缺乏父母关爱的童年,让他极度缺乏安全感,性格偏激叛逆,暴力倾向严重。中学辍学后,混迹社会,从事非法活动。

童年的经历,让陈某某内心深处对幸福稳定的家庭有着极度的渴望。从认识妻子的那一刻起,他就渴望和她一起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中,他拼命掩饰自己在外的违法行为,竭力维护自己在妻子心中的完美形象。以至于当他被捕的时候,骤然了解真相的妻子接受不了,觉得被欺骗了,内心的挫败感让她选择了逃避。自陈某某入狱后,妻子就切断了和他的一切联系。陈某某在通讯中断后,内心严重缺乏安全感和感情的寄托,担心妻离子散,担心自己不堪回首的童年在儿子身上重演。

沉迷过往,他的人生失去方向

入狱初期的陈某某,显得极不适应。沉默寡言的他,不爱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又易怒,眼神中充满戾气且防备心很重,平时总给人一副心事重重的感觉。他内心抗拒与民警交流,戒备心很强,不信任任何人。漫长的刑期,让他极度悲观,情绪时常低落,虽身在监狱,身份意识却没有彻底转变,无法融入到正常的改造中。他表现得十分消极,劳动技能学习迟缓,行为规范方面表现懒散,严重缺乏改造动力和信心。

追根溯源,查找症结所在

为及时挽救陈某某,转变其错误思想,消除其心理顾虑,提升其改造信心和动力,使其融入到正向的改造氛围之中,监区针对陈某某的具体情况成立了攻坚转化小组,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实施教育改造。

为全方位掌握陈某某的基本情况,民警通过翻阅档案了解其犯罪经历;通过慧心系统对其个体危险性、改造难易程度、身心健康水平、认罪悔改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谈心谈话,逐步取得其信任,走进其内心世界,打开其心结,掌握其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通过多次电话与家属取得联系了解其成长环境、学习经历、家庭关系,分析掌握其性格特征,探寻其改造问题症结所在。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陈某某走向犯罪道路及缺乏改造动力的原因一一浮出水面。

亲情感化,改造步入正轨

监区民警探寻到陈某某的改造症结所在后,立即与其家人取得联系。在民警的多方努力下,僵局打破了。通过亲情电话与书信往来,陈某某与妻子重新建立起沟通的渠道。渐渐地,民警发现他的眼神变得清澈起来,也不再抗拒与人交流,与之前判若两人。

今年5月,监狱开通了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这是一个可以进行多形式交流的亲情沟通平台。通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陈某某与家人的沟通更进了一步。妻子不时给他发来图文信息,分享生活的点滴。在图文之间,他看到妻子独自承担家庭重担的不易,感受着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在与父亲的一次次谈话中,父子俩多年的误解被一点点化解。家人的关怀、叮咛与嘱托,通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及时传送给他,那块小小的屏幕,让亲情跨越时空的距离,不再遥不可及。在民警的引导下,在亲情的感化下,陈某某的思想渐趋稳定,性格也变得温和起来,改造渐渐步入正轨。

教育引导,他的人生按下重启键

在陈某某改造信心迎来提升之际,监区帮助他制定了全面的改造计划。在劳动习艺方面,安排技术能手对其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他实现技艺提升;在教育改造方面,鼓励他加入兴趣小组,培养吉他、电子琴等音乐爱好,丰富改造生活;同时,监区利用网络教室和图书室鼓励其学习计算机知识、就业创业知识,为今后刑满释放回归社会打好基础。

时间不会辜负所有的努力。今年,陈某某迎来了第一次减刑,他的父亲向监区民警赠送了锦旗和感谢信,感谢民警对陈某某的教育改造和帮助,让陈某某获得了新生,也让即将破碎的家庭迎来了希望。陈某某也向民警承诺一定将刑期变成学期,踏实改造,争取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责任编辑:崔婷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