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制发检察建议,预防未成年乱充值现象再发生

来源:雅安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罗徐薇 发布时间:2023-11-28 16:45:37

“娃娃偶尔耍下手机游戏,我们是想她劳逸结合一下,就没咋制止,没想到没经过大人同意就充值了一千多元,想退回来”,姜女士(化名)无奈道。“如果能证明是未成年人在充值,我们能够办理退款,但是经常有注册信息是成年人,但又说是小孩子充值的,找我们退钱,我们无法核实真实情况,对我们的正常运营还是造成了影响”,某游戏公司代表说。

近日,雅安市荥经县检察院12309服务中心接到一通求助电话,电话里一位家长焦急地表示,家里的“熊孩子”莉莉(化名)玩游戏,充值了一千多元,“我们小县城里赚点钱不容易,她就这么充游戏了,希望检察官们能帮忙把钱追回来”。

由于姜女士反映的问题不仅是简单的民事案件,更涉及未成年人民事权益的维护,荥经县检察院对案件进行了分析,并就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号打游戏、充值的现象进行了探讨。“莉莉还没成年对于一千多元的花销,心智理解还不完全,就本案情况分析来看,可以支持莉莉及其家人追回游戏充值款,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办案检察官说道。

在确定检察院有权介入后,荥经县检察院分管副检察长和未检组检察官迅速组成办案组,负责情况调查和维权工作。为实现未成年人权益精准保护和游戏公司正当利益免遭不当损害,办案组第一时间对姜女士反映的情况进行双向核实调查:联系家长、走访邻居等知情人,提取消费账单、手机记录等,核实反映情况是否属实。登录游戏账号,了解未成年人游戏进程、角色体验、装备配置等细节,确定莉莉未成年人玩家身份。考虑到姜女士诉求是快速追回游戏充值款,且该事件又是因家长监管不严而导致,协商是快速、高效解决问题办法。

为此,荥经县检察院主动与涉事游戏公司平台取得联系,将办案组调查核实情况向游戏公司作了通报,游戏公司最终决定退回款项。进入退款资料审核阶段后,荥经县检察院又帮助姜女士上传了消费账单、身份信息等相关资料,使退款审核顺利进行。

近年来,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未成年人充值游戏的情况不在少数。为了更好地堵塞未成年充值漏洞,荥经县检察院主动寻求“外脑”协助,邀请精通网络安全技术的特邀检察官助理共同参与案件办理。通过多方研讨,最终发出双面检察建议:游戏平台加强身份认证的相关技术,游戏公司收到建议后,及时从探索人脸识别机制、做好充值审核等方面予以整改并反馈。相关单位对买号、借号、破解防沉迷系统等灰色产业链严厉依法打击,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防游戏沉迷监管机制。同时深入社区、学校,以莉莉一案为例,建议家长定期修改支付密码、严格管控孩子游戏时间、多多关心陪伴孩子,加强家长监管意识。


责任编辑:许玉芳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