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第二次的修订,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法律被称为未成年人的“小宪法”,共九章132条,对实践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体系。
呵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让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是整个社会共同的心愿。那么《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哪些特色亮点呢?又是如何撑起法律的保护伞,来维护孩子们的合法权益呢?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
亮点一:注重亲情与关爱,强化监护人责任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家长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重视教育和引导。不得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或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不得放任未成年人进入酒吧等营业性娱乐场所,不得放任、甚至是唆使未成年人吸烟、饮酒、赌博或欺凌他人。 亮点二:筑起网络保护墙,防止上网沉迷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增设了“网络保护”一章。国家建立了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督促网络平台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上的游戏、直播、音频视频等程序,设置相应的时间、权限和消费的管理功能。若遭受网络欺凌,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制止网络欺凌行为,防止信息扩散。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预防和网络欺凌防治等方面,法律都作了相关规定,旨在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亮点三:主动监管对未侵害,增设强制报告制度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相关组织和个人的报告义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发现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控告。同时要求旅馆、宾馆、酒店等住宿经营者接待未成年人入住,或者接待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共同入住时,应当询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入住人员的身份关系等有关情况;发现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并及时联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现实中,一些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能会由于恐惧等原因不敢报告,此类规定旨在从源头发现问题。 亮点四:巩固校园防线,杜绝性侵和欺凌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对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幼儿园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在防治校园欺凌方面,明确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此外,还要求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应当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查询应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发现其具有前述行为记录的,不得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