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思考

来源: 作者:刘颖婕 耿德英 发布时间:2024-06-11 16:59:57

摘要:生命教育是一门引导个体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价值性教育活动。本文分析当前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目的在于使青少年更加珍爱生命,提升对生命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认识,积极面对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失败和压力,树立正确的生命态度。

关键词:青少年生命教育 问题 对策

当前中国每年有约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平均每分钟就有2人自杀死亡,如果再加上意外死亡的青少年的人数,这将是个令人痛惜的巨大的数字。生命教育是一门引导个体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价值性教育活动。在当代青少年中开展生命教育,它不仅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助于发展完善现代学校教育,还有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和提升。

一、现阶段青少年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一直在开展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研究,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青少年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当今社会家长、老师关注孩子的成绩水平,学校关注的是升学率,社会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和学历。对于青少年价值观、生命价值认识这些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却不够重视,这是现今我国实施青少年生命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2.对“生命教育”理论探索研究落后。我国对“生命教育”的

探索起步晚且研究力度不够,主要原因在于资金、研究人员数量不够。学校、家庭、社会把所有的教育资源都放在学生的分数上,这就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在生命教育理论探索研究上的投资较少,从而阻碍了向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的发展。

(二)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的主要由学校、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

1.学校教育不完善。长期以来,学校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对青少年生命的呵护,师生关系疏远,沟通不足,情感荒漠随即在青少年身上出现。

2.家庭教育不当。在一些家庭中如过分保护、控制、放纵以及家庭成员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吵架、殴打等都在当代青少年产生“漠视生命”现象过程中承担着不可磨灭的责任。

3.社会的不良影响。不良的社会风气如奢侈浮华,追逐金钱游戏、投机取巧可能使青少年耳濡目染,误入歧途;另一方面大众媒体对失落、悲观等消极情绪及暴力、自杀、伤人等不当行为的过度渲染可能导致缺乏明确判断力的青少年竞相模仿。

二、加强和改进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对策

加强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只有在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并依靠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和社会教育辅助作用的基础上,将三者有机结合,才能起到实效。

(一)学校教育

加强当代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学校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教育场所。

1.完善课程设置。首先,学校把生命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系统的向青少年介绍有关生命的起源、组成、特点、规律和真谛时,青少年才会尊重、爱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其次,开展专题教育。学校应该定期向青少年开展热爱生命的专题教育。如: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及体育与健康等专题教导青少年保护生命、热爱生命。再次,在课程设置中引入“死亡教育”的课程内容,让专门的殡葬行业或者护士来担任讲师,更直接地感受死亡的各个场景。

2.教育者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首先,提高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教师应尊重、慢护每一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善于发现学生在行为及心理上的细微变化,以适当的方式及时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提高生命意识。其次,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培养青少年健康丰富的情感。再次,开设心理咨询室。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对来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通、调整和矫正,帮助其认识生命的意义。

3.强化死亡教育。“不知死,焉知生”,死亡教育又叫生死教育,就是向死而生。我们文化中忌讳“死”,回避死亡的,因而教育中没有死亡教育,或者是错误的死亡教育。正如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只有当我们正确理解死亡,我们才能更深入地明白生命的价值,进而尊重生命、更全情投入的热爱生活。”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它常常是在父母或长辈的语言或行为倾向中体现。因此,由它向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具特殊性。

1.弥合代沟,多进行情感沟通。父母应尽量多听取青少年的意见、感受,关爱生活,进行感情沟通,弥合代沟,让青少年子女感受到家庭的温馨、生命的乐趣。

2.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应当善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宽松的环境中彼此认识、了解。这就要求父母树立尊重

孩子的选择,给孩子一个独立空间,给孩子以理解、尊重,让孩子体

会到独立感、成人感,找到生存的理由、价值。

3.改变教育方式和完善教育内容。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父母希望子女成才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应以肯定和赞扬

的方式代替陈旧的“棍棒”教育、打击教育。还有就是应同时向青不

少年开展“挫折教育”和“成功教育”,这样,才能重燃青少年生命

的热情。同时,作为家长有责任带领孩子一起学习“死亡教育”,只有领悟了“死”,才知道怎么珍爱生命。

4.家长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父母应主动调整自身的生命观,用乐观代替悲观,让青少年孩子能感受到,人活在世上多么美好,使其对生活充满热情,关心、帮助、关爱自己。家长多用书籍、影片或者相关的社会问题来和孩子讨论生死话题。

(三)社会教育

加强当代青少年的生命教育,除了要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努力外,还需借助社会教育,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生命教育的过程。

1.加强国家政策、法律对青少年权利的保护。国家应加强政策、法律对青少年权利,特别对人身权利的保护,可以使青少年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2.净化社会环境,让青少年在体验中感受生命存在的价值。

当今社会存在大量社会丑陋现象,导致青少年愤世嫉俗、逃避现实、内心感到失望与无助。因此,净化社会环境,让青少年在体验中感受生命存在价值已刻不容缓。

3. 积极发挥媒体作用,增强舆论对生命教育和死亡意识的宣传

各种媒体对人们生命的价值、意义的认识有着潜在的巨大的影响。积极发挥媒介作用,增强舆论对生命教育和死亡意识的宣传,将强化青少年对生命教育和死亡意识的认识。

4.加强同伴团体的健康引导。积极加强同伴团体的健康引导,不仅可以使青少年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而且还会让青少年学会珍惜、学会感激、提升生命价值。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的相互支持与协作,使青少年更加珍爱生命,提升对生命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共同将青少年培养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公民。

参考文献:

[1]刘玉萍.中学生命教育探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1.06.

[2]高月白.高中生生命教育现状之多层面调查--以林森浩投毒案引发的相关生命教育问题为基点[J].基础教育研究,2015.07.

[3]汤笑、死亡心理探秘[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4]奥桂梅.玫瑰与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