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峨边县公安局 “三个聚焦”推动派出所主防落地见效

来源:峨边彝族自治县公安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8-28 09:57:05

今年以来,峨边彝族自治县公安局立足辖区实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三个聚焦”为发力点,有效降警情、控发案、除隐患,实现社会治安良性循环,努力实现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服务警务,不断推进推动基层派出所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一、聚焦“大排查、除隐患”,确保做到“四个清楚”。一是清楚辖区基础要素。各派出所全面采集辖区内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外籍人员等实有人口基础信息,开展标准地址、实有房屋、实有人口、实有单位等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动态掌握。二是清楚辖区治安状况。各派出所梳理掌握辖区治安状况,加强240余处重点部位视频巡查,广泛建立治安耳目,对辖区170余家旅馆、娱乐场所、农贸市场、夜宵摊点等重点场所、重点区域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切实掌握辖区内治安形势动态。三是清楚辖区矛盾纠纷。各派出所收集掌握各类矛盾纠纷苗头,排查邻里、家庭、情感、债务纠纷210余起等容易造成“民转刑”案事件的矛盾隐患并及时化解,确保排查化解工作不留死角,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调解、早稳控。四是清楚辖区群众需求。各派出所全面收集掌握辖区特殊群众存在的困难和需求,特别是对投资失败、心理失衡、精神失常、生活失意、家庭失和的重点人员以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困群众,适时开展走访、关怀和慰问。今年以来,共排查特困群众27人,上门走访慰问21人。

二、聚焦“防事端、保安全”,全力做到“三个防范”。一是防个人滋事。密切掌握辖区涉访、涉稳、个人极端、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各类重点人员现实情况,密切掌握动态,及时上报异常情况,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稳控工作。对辖区800余名社区戒毒人员、闲散青少年开展矫正和帮教工作,引导相关人员回归正常社会生活,防止相关人员滋事闹事、违法犯罪。二是防辖区发案。加强辖区治安管控,发挥群防群治力量,采取不定期、不定点、不定线路的方式,加强巡逻防控,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开展对娱乐场所、棋牌室、KTV等重点场所安全检查270余家次,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16余处。开展反诈防骗防盗、禁黄禁毒禁赌宣传,发放宣传册1100余份。三是防安全事故。加强辖区重点单位、重点企业消防安全检查530余家次,对安全问题下单整改通知书,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定期组织民辅警开展护校安园、护学岗等工作,选派法制校长5人、法制副校长5人,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7场次,确保校园安全。加强辖区重点单位特别是油、电、水等国计民生重点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工作,督促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安全。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经常性向群众开展防火、防溺水、防自然灾害等宣传教育130余次,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四是防涉稳事件。加强“失足、失管、失学、失业、失亲”等特殊困难群体走访排查,协助相关部门落实救助帮扶措施。全面摸排利益诉求群体、炮损群体、投资受损群体等各类重点群体的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强化安全管控,严防发生聚集维权、聚众滋事等涉稳事件。今年以来,共排查化解重点矛盾纠纷30余起。

三、聚焦“建机制、抓长远”,健全完善“三个机制”。一是建立社区警务“1+1”责任制。为每个社区指定民辅警各1名,负责与社区主任对接,落实社区治安管理、巡逻防范、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协助社区开展日常人员管理工作,及时处理矛盾纠纷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二是推进“两队一室”改革。打造沙坪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在沙坪派出所设立综合指挥室、社区服务队和案件办理队,科学整合警力,推动警务运转更加顺畅、警力配置更加优化。综合指挥室设立指挥调度、情报研判、法制审核、窗口服务、综合管理等岗位,社区警务队切实履行好服务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做实基础工作等职责;案件办理队设立2个办案小组,办理辖区刑事和治安案件。三是持续落实“三每”制度。各派出所严格执行“三每”制度,将当前各类重点工作、专项行动任务清单化、项目化,做到挂图作战,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派出所每日晨会由各警务岗汇报工作情况,对做好下一步相关工作进行交接和部署;每周召开工作例会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点评和通报,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时调度推进工作。同时,积极组织开展警务技能等培训演练,提升综合素养。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警务技能培训4次,实战比武2轮次。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