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第六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入选
喜报
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典型案例——推动打造调解特色品牌篇。意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大会和全国调解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活动。 四川省峨眉山市人民法院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打造“云上金顶”综合治理体系 激活人民调解内生动能典型案例入选。 该案也是“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典型案例——推动打造调解特色品牌篇中四川唯一入选案例。 热烈祝贺 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第232号 四川省峨眉山市人民法院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 打造“云上金顶”综合治理体系 激活人民调解内生动能 四川省峨眉山市人民法院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培育“云上金顶”司法保障品牌,不断激活人民调解内生动能,全力建设无讼5A景区,司法护航峨眉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永续发展。 一、聚焦源头治理,降低成诉风险隐患 一是建好调解人才“蓄水池”。积极“请进来”,邀请村、社区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参加“法庭开放日”观摩庭审。主动“走出去”,选派资深法官兼任人民调解指导员,就民间借贷、土地流转等常见纠纷,走村下社“一对一”指导调解。2023年以来,开展人民调解业务培训、指导12次,实现200余名人民调解员全覆盖。 二是用好专业队伍“指挥棒”。确立“法官+人民调解员”参与村(社区)解纷新模式,以“定时+预约”协同推进诉源治理。法官定期“把脉会诊”辖区小区治理、旅游秩序的疑难纠纷,邀请民宿、旅游、物业管理等行业协会共同参与。聘请具有专业知识人员为特邀调解员派驻法庭,开展诉前委派、诉中委托调解。2023年以来,法庭参与人民调解110次,作出司法确认42件。 三是架好纠纷排查“预警器”。建立辖区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法官与社区干部、村民小组长、网格员建立联络台账,对社情民意进行“滤网式”分层过滤,及时通过人民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2023年以来,成功排查化解辖区风险隐患27起,无一群体性事件发生。 二、强化多元解纷,推动诉前快速化解 一是设立“移动法庭”就地解纷。依托景区科技法庭、车载旅游巡回法庭,在景区游客中心设“24小时法院”,在清音阁、万年寺、雷洞坪等人流密集景点设法官工作站和法官联络点,构建覆盖全山的“院庭站点”立体解纷网络,引导游客、商家、景区百姓优先选择人民调解就地维权、快速解纷,时间成本大幅降低。 二是实现“跨域协同”无缝衔接。与政协共建“协商+诉源治理”机制,促成“基层法庭、司法所、派出所、法律服务所、政协协商议事室”五方达成调解共识,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推广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将线下18家基层治理单位、3个行业调解组织一体纳入,联动解纷。2023年以来,法庭收案数量同比下降8%。 三是畅通“云上互联”合力化解。依托“云上金顶”司法保障中心,提供“云端”调解服务,法官与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实现“小事不出景区、大事不出旅程”。建立“内联外合”机制,对内与景区管委会、景区交警、文旅、商务等部门实时连线,对外与九寨沟法庭等省内27家景区法庭开展司法协作,“隔空”合力化解纠纷。近3年,诉前化解猴子伤人、滑竿摔伤等涉旅纠纷287件,仅5件进入诉讼程序。 三、服务基层善治,涵养法治文明新风 一是当好群众普法“贴心人”。打造“桉树之下·法治小巷”,以“案例集+法治连环画”展示旅游环保案例。组建“云上金顶”普法小分队,“法官+人民调解员”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法官讲法”“法官来了”活动32场,首场普法直播全网观看量80余万人次。 二是当好产业发展“服务员”。组建“法官+人民调解员+茶叶协会领头人”组成的普法解纷队,深入茶园、茶企就用工、运输、买卖等涉法风险以案释法,就地化解产业领域矛盾纠纷16件,为区域品牌价值逾41亿的“峨眉山茶”特色产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三是当好党委决策“智多星”。出台《人民法庭与基层组织对接工作机制》,每年向辖区镇乡党委政府发送《法庭工作信息专报》2次。与辖区4个乡镇党委政府建立民间纠纷成诉情况通报机制和重大矛盾纠纷预警双向通报机制,2023年以来,收到乡镇党委政府涉旅游地产、征地拆迁风险预警6次,法庭发出法律风险建议35条,促进基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