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优秀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稳定的文化形态。它负载着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民族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聚拢着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犍为西汉置郡,隋朝设县,2158年的历史积淀,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儒家优秀文化。罗城古镇地处犍为县东北部的铁山西麓,因其布局别致,建筑形状奇特,形如船体,有着“云中一把梭”、“山顶一只船”的美誉,更是被教科文组织称为“东方诺亚方舟”。设立于罗城古镇的定文法庭管辖定文镇、罗城镇,两镇辖区面积218.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9.6万人。在受到犍为文庙中“忠、恕、孝、智”等传统儒家优秀文化浸润,以及罗城百年古镇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谦让和睦、豁达通融等集市风俗的影响,定文法庭把儒家优秀文化融入法庭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在新时代延续传承、开放包容、守正创新,构建服务社会基层治理新格局。
传儒学之“忠”
"忠,敬也,尽心曰忠",应该说,这便是忠的定义。对法庭人来说,就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人民群众在感受法院文化时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法官,法官以“司法为民”为职业准则,要求以当事人为本,爱民、亲民、为民、护民。同时还要培育法官清正廉洁的职业操守,作到慎独、慎微、慎权,自律、自省、自励。定文人民法庭以犍为县人民法院党建品牌“茉莉花开”誓言“一心为民践初心”为工作指导思想,强化法庭联合党支部党建工作“软实力”对审判工作“硬实力”的支撑作用,时时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承儒学之“恕”
“恕,以心揆心、忖己度物”,将心比心,正确地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儒家“恕”文化正是人民法庭司法理念的基础和渊源。“舒法官,街头的老李前年在茶馆借了我5000元钱,本来说好今年8月份就还给我,但是我们因为子女之间的问题发生了口角,老李到现在还没有还我的钱,当时我们没有打条子,怎么办、怎么办啊……”,船形街居民老张挂着一脸汗就冲进法庭嚷嚷开了。法官一边招呼老张坐下,一边细细听老张讲清事情原委,考虑到老张不会使用手机银行或者到自助柜员机进行银行转账的情况,法官陪同老李到银行调取了取款记录。有了取款记录,但是没有借条,双方有没有当时的见证人呢?法官与司法助理员通过取款记录的时间走访了船形街的居民找到了当时在茶馆喝茶的老王和老余,分别了解事发当天的情况确认老张所述属实。考虑到老张和老李之间几十年的邻居关系,遵循罗城人谦让和睦的市集风俗;法官并未引导案件进入诉讼,而是通过“三所一庭一中心”联防联调合力邀请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法律服务所共同对老张和老李进行多源调解,当场化解了老张和老李之间的口角纠纷,老李也在调解第二天就归还了老张的借款;现在两人又亲如兄弟,常常约在船形街的茶馆喝茶。定文人民法庭秉持“案件就地立案、纠纷就近解决”理念,通过诉调对接落实诉讼服务、化解纠纷,实现多源共治,辖区内无一“民转刑”案件,拟创建2个“无讼”村、社区。
崇儒学之“孝”
“孝,善事父母”,在家庭关系就是赡养父母、夫妻之间相互扶养以及抚养子女。定文人民法庭每年办理的案件中涉夫妻离婚、子女抚养、老人赡养等问题的案件占总案件量的三成,为了辖区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权益以及维护和谐家庭环境,定文法庭打造了共享式“法庭读书角”,配置了少儿读物、老年人权益保护类书籍以及维护夫妻关系的心理学类书籍。今年,定文法庭干警还驱车100公里赶赴青神县与相关单位合作,成功协调了一起涉及未成年人抚养纠纷案件。定文人民法庭对辖区内的“三养”案件均进行巡回审理,现场办案,与当事人零距离接触,围绕亲情做文章,开展细致的思想疏导和法治教育,有效化解矛盾,消除思想障碍,使义务稳定履行,辖区内“三养”案件全部实现调解且自愿履行。定文人民法庭还对所有审理结束、执行完毕的赡养案件组织法官定期回访,询问老人们近期的生活情况,面临的困难,和老人的子女进行意见交流,该做法受到广泛好评。
融儒学之“智”
“智,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智首先被视为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定文人民法庭专设了文化长廊围绕“追溯-探寻-学习-打造-擘画-品味”设置了六个篇章,分别从法律、法院的演变历史到宣传马锡五审判方式以及枫桥人民法庭建设再到定文法庭和罗城古镇的历史进行介绍,让群众融入古镇了解法庭,同时群众也能学习法律知识,从而知是非明善恶。定文法庭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元化的普法宣传活动,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中小学师生参加“法庭开放日”活动,“走出去”的方式深入社区、村、企业开展专场的法律问答活动。定文人民法庭还根据在审判工作中发现两镇机动车管理存在的问题,分别向罗城、定文镇人民政府出具了司法建议书给出相应的建议,目前已经收到回函。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定文人民法庭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将深化儒家优秀文化融入法庭建设的内涵和底蕴,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能动司法的内涵和要求,充分履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