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看县城小法官如何“打假”

来源:富顺县人民法院 作者:邹 宇 张 旭 发布时间:2023-07-27 21:08:05

“邹法官,你分到了一个大案!”2019年5月的某天,去立案庭领取卷宗的法官助理小高一边进办公室一边兴奋地对我说。

“有多大?”

“标的额两千多万,原告都八十多岁了,好有钱!”

我心里咯噔一下,标的额两千万的案件在富顺县法院辖区范围内可不多,何况原告还这么大年龄,于是,赶紧查阅卷宗。


初见:卷宗“不合逻辑”的完整清晰

卷宗并不厚,案由是民间借贷纠纷。在诉状上,原告席某某将事件的来龙去脉表述得一清二楚,包括借款约定的利息、还款的时间、总金额数目等,同时提交了借款合同、收条和银行卡交易明细清单等证据。


1.jpg


事实十分清楚,证据链环环相扣,案情陈述条理清晰,如此“完美”的起诉让我心中甚是疑惑!原告八十多岁的高龄,能将民间借贷本金、期限、利率、交付方式甚至指定账户信息都约定的如此明明白白?有转账交付出借资金的交易明细、有收条,所有佐证借款的材料都有!如此完整的收集整理难道是有“幕后”顾问?

仔细查看1970万元的转账记录,居然是在四天之内完成支付的,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实现这么庞大的资金流动,原告的家族实力是有多雄厚?并且在借款方为公司的情况下,所借款项却指定由自然人账户收取,这不符合公司财务管理的一般规定。另外,原告银行卡交易明细清单又显示其在出借款项之前和之后余额均在三百元以下,恰恰是在出借款项的那几天,总是先有大额款项进账,然后再转账到被告指定账户,这说明原告可能并不具备资金出借能力,出借的资金根本不是她的。

被告又是什么情况呢?在启信宝上我对被告公司基本情况进行了查询。当看到经营状态一栏显示“吊销未注销”字样时,我想,公司吊销说明经营状况出现严重问题,公司还借这么大笔钱来做什么呢?再看,公司涉诉案件好几十件,并且基本均已进入执行阶段,“本案会不会是串通型虚假诉讼?目的是参与被告相关财产执行分配!”怀疑的种子就这样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再核:深挖案件的细节佐证疑问

通过办案系统查询关联案件,我发现本院在2018年11月12日曾受理过席某某起诉广西某公司民间借贷纠纷案,目前已生效且已进入执行阶段,该起案件被告委托的诉讼代理人谭某,恰与本案银行卡交易明细清单中的一人名相同!纯属巧合吗?种种迹象愈加证明这两起案件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如真是双方串通虚假诉讼,那么前不久以席某某名义起诉广西某公司的那起案件,极有可能是用来“试水”的!之所以虚构成席某某出借款项,应该是看中席某某县城居民的身份,认为县城小法官更好唬弄,在县城法院更容易获得生效判决。

之后,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我适当加大了调查取证力度,希望通过进一步核实相关证据材料发现蛛丝马迹。通过对原告银行卡交易明细清单出现过的人员银行账号进行分析整理,有针对性地调取相关人员阶段性银行交易明细,制作出交易走向图。


2.jpg

 

从走账图可看到,2019年3月5日至3月8日期间,席某某、刘某、谭某、王某甲、李某账户之间不断来回转账,形成刘某、谭某、王某甲账户向原告席某某账户转账共计1970万元、席某某账户向被告指定收款的李某账户转账共计1970万元交易记录,而李某账户上的款项又最终全部转回刘某、谭某账户,如此便形成了交易闭环。

毫无疑问,原、被告之间虽然在形式上具备民间借贷基本要件,但所谓的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交付出借资金的银行转账,其实是相关人员银行账户之间来回转账故意制作而形成的流水,并非真实的履约行为。至此,虚假诉讼的真相开始浮出水面。


终了:见招拆招 法官“打假”不手软

几日后,我和法官助理前往原告家里了解情况。据她解释,借钱的事都是儿子刘某在办,对钱从何而来、借给谁、具体借了多少等都不清楚。这已经可以证明钱不是她出借的,只是使用她的名义。同时,从中得到一个重要信息,借款公司就是她儿子所在的公司,这也就基本上可以印证之前我们所怀疑双方串通虚假诉讼的事实。

此后不久,我便收到了原告的撤诉申请书。鉴于当时掌握的线索,并结合我撰写硕士毕业论文时所积累的关于虚假诉讼罪认定的相关知识,已基本能够判断本案就是虚假诉讼,当事人的行为已涉嫌犯罪。我认为,如放纵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只会让当事人觉得违法没有成本,不仅扰乱了法院正常的诉讼秩序,造成司法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于是,依法提起四类案件监督,并逐级向领导汇报,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作出不准许撤诉的民事裁定。

随后,我和法官助理前往重庆市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当地法院调查被告公司基本情况、出资者(股东)情况、董监成员情况,核实被告是否进入破产清算。同时,对原告之子刘某、被告法定代表人王某乙进行询问,并责令参与过本案的诉讼代理人汇报接受委托的情况。在取得更为详实的证据基础上,本院依法开庭审理了该案。


3.jpg

 

最终,依法判定该案属虚假诉讼,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虚假诉讼的行为进行罚款,并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当事人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对法律和司法权威心怀敬畏。任何试图通过虚假诉讼等方式达到非法目的的行为,不仅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还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该案获全省政法系统“五年百佳”案例,这既是对我个人的肯定,也是对广大一线同仁们的鼓舞,激励广大法官在办理案件中,坚决防止、依法严惩各种虚假诉讼行为。

我相信,通过对虚假诉讼行为的精准识别并依法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对行为人依法予以司法惩戒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不仅能引导和警示公民诚实正直、重诺守信,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更能捍卫司法公正,净化诉讼环境,维护司法秩序和司法权威。(邹宇 张旭)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