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久违的阴雨天气终于放晴,四川省泸县云龙镇龙河村紫山药(紫山药也称紫淮山、紫人参,有着“蔬菜之王”的美誉)产业园里一片热闹,几名来自泸县法院的帮扶干部在村支书、主任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参观园里的“紫娃娃”。“哇,这处藤下的紫山药是三胞胎,个头还不小呢。”“你看,我刚刨出来的这个就更厉害了,大家来看看,比我的手腕还粗呢。”“……”即将丰收的喜悦在产业园里随处可见,阳光所带来的温暖也覆盖了整个产业园。
然而在一年前,村里这片产业园却还未建立。龙河村是省级贫困村,2016年摘帽,现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5户,共538人,年轻力壮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和小孩,村集体经济底子薄,村民大多只是零星种植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等普通经济作物,经济效益非常低……在如何带动贫困户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这些问题上,龙河村“两委”班子一直在想办法。“要改变村上落后的情况,就一定要发展产业,而且是适合我们村发展的产业。”龙河村村委会支部书记宋华均说道。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宋华均接触到了紫山药,据了解相比于市场上大量售卖的白山药,紫山药富含花青素,口感香脆、营养价值高,因目前全国种植较少,市场价格比白山药高。龙河村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土壤土地肥沃,与紫山药适宜种植的环境相似。“可否在全村种植紫山药?”这个想法突然在宋支书脑里冒出。
他的这个想法,立刻得到了村两委的大力支持,种植紫山药但首先要明确龙河村的土壤是否符合种植要条件。带着这个疑问,他们将土壤送到专门的研究所进行化验,结果是土壤指标非常适合紫山药生长且比目前全国盛产紫山药的地方高出数倍。“先建一个紫山药产业园,然后再一步步发展壮大。”村干部们有了一致的想法,这样既可以盘活村里闲置的土地,又可以让村民们得到土地租金,还可以让在家的村民来产业园务工增加家庭收入,最终卖出去的山药又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真是一举多得。项目选定了,可是资金哪里来?正当犯愁时,县扶贫移民局传来好消息,上级扶贫资金可对贫困村发展产业项目提供资助,这让他们很是开心。今年年初,村班子到广东、广西实地考察,经过谨慎对比后,龙河村最终选择了广西的品种,成为了泸州市首个种植紫山药的村。
接下来,这片紫山药产业园开启了热火朝天的新气象。村两委通过积极争取、动员村民等方式,在整合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的基础上在通过群众自筹的方式整合资金30余万元投入产业园建设;村干部奔忙着给村民做工作,先后集中了土地50余亩;种紫山药需要搭藤架,他们又向贫困户大量收购竹子;今年4月,泸县法院开始联系龙河村,随后派驻的第一书记也一同加入到紫山药种植大队伍里。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干部们的热情,带动了村民们的干劲,村里的贫困户们积极到产业园务工,松土、播种、除草、搭藤架……忙碌的身影天天在这片土地上穿梭。同时,贫困户还可通过土地入股、产业周转金入股等方式获得收益。“目前,在产业园里务工的有20多个贫困户,他们中收入最高的已经达到6000多元。村民们都对这个紫山药寄予了很大期望,拟计划明年向全村贫困户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以期整体提升贫困户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泸县法院派驻龙河村的第一书记袁成彬高兴地说道。
在大家连续几月的奋战和精心照料下,紫山药一天天“茁壮成长”,即将迎来收获的时节。“前几天我们将挖出的紫山药进行清炒,基本都没有掉色,吃起来香脆可口(据百度百科所说还具美容养颜功能,待考证)。紫山药目前已基本成熟但集中上市大约在11月下旬,今年我们重点是打开销路,目前正在进行营销策划,初步计划是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让大家能认可和接受紫山药。在产量上,保守估计能达到10万斤,预计总产值可超50万元,扣除成本30多万,村集体最少可增收10万以上。如果销量不错,我们明年计划扩大规模50亩,并带动贫困户种植20亩,让全村人共同致富。”村支部书记宋华均如是说。
即将丰收的产业园里绿意盎然,一行人在产业园里感受着果实成熟的清香,脸上乐开了花,仿佛这不是紫山药,而是一个个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金娃娃。(泸县法院 罗永霞 袁成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