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眉山东坡:人民法庭与镇村发展同频共振,多点延伸扩为民张力

来源:东坡区人民法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8-03 15:24:55

东坡区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法庭“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工作原则,多点发力盘活司法资源,延伸司法服务“三农”工作机制,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1659511522999.png 

建好“根本点”延伸司法服务触角

一是优化法庭布局。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科学调整6个派出法庭管辖区域(其中2个在院机关办公),在偏远乡镇设立法官便民服务站,分类配齐配强基础设备设施,赋予“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兴”的“和为贵”思想,让服务延伸至每一个角落。二是优化人案配比。坚持审判主力下沉一线,审理辖区标的额为200万元以下的民商事案件,年审理案件达到全院民商事案件的25%;依托聘用制书记员分类改革,择优选任书记员补充至人民法庭,夯实司法辅助支撑。三是优化功能定位。立足乡风村俗、产业特点、收案比,分类设家事法庭、旅游环保法庭,顺应传统审理涉家庭邻里、农村土地纠纷等,向新时代乡村产业发展、涉农安置小区物业类、侵权类、果农纠纷类、道路交通类纠纷等转变趋势,按需灵活分配案件,持续推进“分调裁审”机制。

1659511563548.jpg 

找准“着力点”延伸司法服务活力

首先是巧织“一站式”覆盖网。立体化诉讼渠道向法庭延伸,建成咨询、立案、调解、保全、委托鉴定、跨域立案等“一站式全办”的诉讼服务分站;接收远程立案、网上立案,提升当场立案率;依托互联网法庭、电子送达平台、微信、腾讯会议等平台,提供在线送达、在线调解、在线庭审等诉讼服务,实现“家门口”立案和解纷。2022年至今,4个法庭云上调解73余次。其次是设置“一窗通办”快捷键。指定专人开展诉讼辅导,引导当事人合理选择诉讼与非诉解纷模式;提供常见类型案件(离婚、赡养、买卖合同、民间借贷、侵权纠纷)诉状模板;为老年人开通绿色窗口,支持口头起诉和衔接法律援助服务;畅通“直接立案、同步审查、即时裁定、当场送达”的“立等可取”解纷流程,减少当事人诉累。三是深耕“一盘棋”新路径。推出“1平台+2人员”调解机制,把调解工作融入诉讼案件“立、审、执”全流程;推动人民调解员进法庭、法官进基层,以专业、专职及时参与纠纷化解;与辖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固定合作,联动开展诉前化解;借助网格化管理,与司法所、派出所、基层调解组织形成“四维”联动,深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2022年至今,4个派出法庭诉前调解成功148件,指导各方参与纠纷调解81次。

1659511577923.jpg 

抓稳“突破点”延伸司法服务质效

一是走好小额诉讼“创新步”。以“应用尽用”为原则强化诉讼辅导,通过制规范、建平台、广宣传等正向引导,推动小额诉讼主动适用、规范适用,同时灵活应用反向督促跑出司法“加速度”。2021年,人民法庭适用小额诉讼程序940件案件,占法庭全年收案数的22.11%,调撤率达75%,平均审理时限压缩至不足5天。二是走稳土地纠纷“护权步”。加大对违法收回、调整承包地等侵害承包人权益纠纷案件的审判力度,纠正农村集体组织违法收回、调整承包地的行为,保障农村妇女、进城落户农民、外出务工农民等群体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保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三是走实合同纠纷“效率步”。立足所在辖区产业定位,提前介入,拟制时令特色农产品购销合同模板、规范农药化肥买卖合同,从源头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引入行业协会开展诉中、诉前调解,能调则调,当判立判,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充分保障市场主体权益,司法护航当地新型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1659511594276.jpg 

把握“切入点” 延伸司法服务效应

一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针对高价彩礼、封建迷信等不良习气案件,或原、被告均在同一村组的,原则上一律开展巡回审判或就地调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司法裁判说理,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二是当好下乡普法宣传员。明确法庭庭长为法治宣传第一责任人,组织调解员、村组干部开展法律培训,利用网格员微信群开展普法活动;分类开展防范养老诈骗、乡村振兴等主题普法宣传教育活动。2022年至今,4个派出法庭开展巡回审判、就地调解、提供法律咨询110余次。三是拓展普法宣传渠道。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主流媒体等平台的用户聚集、渠道创新的宣传作用,定期向四川法治报、四川新闻网、眉山日报等媒体投送稿件,拓宽普法覆盖面,弘扬法治精神,构建良法善治的法治乡村。2022年至今,4个派出法庭开展“线上+线下”法治宣传105次。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