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乐山中院召开毒品犯罪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

来源: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新闻处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6-24 10:49:17

6月23日,在第35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乐山中院召开乐山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乐山法院毒品犯罪案件审判白皮书(2019-2021)》。

640.jpg

会上,乐山中院副院长范玉通报了2019年至2021年全市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情况。乐山电视台、乐山日报、乐山新闻网、乐山政法等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640.png

2019年至2021年全市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情况

2019年至2021年,全市两级法院共审结毒品犯罪一审案件1233件1660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343人,占全部毒品犯罪人数的20.66%。

乐山法院多措并举严惩毒品犯罪

乐山法院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上级法院关于禁毒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刑事审判职能,从严惩处毒品犯罪,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坚决打赢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

一是依法公正高效审理案件,毫不动摇地坚持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对大宗毒品犯罪和毒枭、毒品犯罪组织者、指挥者等犯罪分子,该判处重刑甚至死刑的坚决依法判处。毒品案件重刑率远高于同期其他刑事案件。

二是延伸刑事审判职能,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

三是创新培训学习手段,加大对下指导力度,不断提高毒品犯罪刑事审判水平。

四是提高涉案财物审理和处置能力,加大财产刑执行力度,强化对毒品犯罪经济制裁。

下一步工作举措

当前,毒品犯罪案件审理面临证据审查和事实认定难度加大、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案件审理效率下降和羁押困难、综合治理工作提升空间较大、涉案财物处置实践滞后等问题。下一步,全市两级法院将持续发力,铁腕禁毒。

一是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保持打击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

二是落实刑事案件庭审实质化和辩护人全覆盖制度,兼顾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

三是加强毒品案件调研,提升毒品案件证据收集质量和审查水平。

四是配置和升级远程办案软硬件设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案件审理。

五是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与相关部门、机构及全社会一道,不懈努力,奋力夺取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新胜利!

媒体提问环节

新闻记者

01.近几年乐山地区毒品犯罪案件整体趋势是怎样的?

答: 乐山地区2019年至2021年毒品案件案发数量变化不大。但以2019年为界,与2019年前的五年数据相比较,案件数量和犯罪人数增多。总体而言,乐山地区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和犯罪人数呈现上升趋势。

新闻记者

02.乐山地区的毒品犯罪有什么特点?

答: 从涉及罪名看,乐山地区毒品犯罪以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和容留他人吸毒罪为主,特别是零包毒品贩卖在基层法院较为常见。

从行为方式看,毒品市场向线上延伸,更多采用钱毒分付、人物分离交易模式,“互联网+物流寄递”非接触式贩毒手法增多,毒资流转由网上银行转账向虚拟货币、游戏币扩展。

从毒品类型看,海洛因作为传统毒品,在毒品案件中的比例持续下降。第二代毒品,甲基苯丙胺及片剂,即俗称“冰毒”和“麻古”,在毒品案件中的比例持续上升,占比达到88.81%。第三代毒品,氟胺酮等新精神活性物质犯罪目前在乐山地区较少。

新闻记者

03.乐山法院对毒品案件的处罚有什么特点?

答: 乐山地区法院毫不动摇地坚持从严惩处和精准打击并重。对大宗毒品犯罪案件,在严格证据审查和事实认定基础上,该判处重刑甚至死刑的坚决判处;对小额零包贩卖、容留他人吸毒等毒品犯罪案件,在坚持严的主基调下,做到宽严得当、罚当其罪。

新闻记者

04.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乐山法院禁毒举措主要有哪些?

答: 一是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灵活采取线上线下审理模式,特别是采取远程视频讯问和审理等方式,抓好每一起案件的具体审理,确保案件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二是延伸刑事审判职能,多措并举抓实禁毒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宣传活动,确保禁毒宣传“六进”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创新培训学习手段,提升全市刑事审判法官毒品案件办理能力。

新闻记者

05.乐山法院在禁毒宣传方面有没有什么经验?

答: 乐山法院禁毒宣传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坚持传统宣传模式,如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开展禁毒宣讲,发布典型案例,在高校举行“两长”同庭办案,以庭审直播方式以案说法,扩大宣传影响力和覆盖面;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闻宣传手段,利用现行网络手段,以公众号文章或者短视频等方式开展寓教于乐的宣传。同时,因地制宜,利用“赶场日”、国际禁毒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禁毒宣传,利用上门疫情防控机会采取点对点禁毒宣传。


责任编辑:唐方琼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