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合江县与重庆市江津区地缘相邻,山水相连,人文相近,民俗相融,两地历来经济社会人文交流活跃。
2020年4月,合江、江津两地法院签订了《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体化司法协作框架协议》。位于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的合江县法院临港人民法庭,成为落地落实“双圈建设”司法协作的前沿阵地。
“CP”牵手 深挖协作
重庆市江津区石蟆法庭与合江县临港法庭毗邻,临港法庭的辖区乡镇白鹿镇与石蟆镇相邻,两地居民嫁娶务工等都有融合,两地法庭受理的案子常会出现涉及两地当事人的情况。如何在两地法庭司法协作的大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交流互助,临港法庭和石蟆法庭这对川渝“CP”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实践。
2021年4月,合江法院受理了郭某某、胡某甲与胡某乙、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江支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两件案件。审理中,承办法官发现原告提交的证据中一份村社证明存疑,因郭某某、胡某甲是重庆江津区石蟆镇的村民,为了查清案件事实,也本着对当事人负责的原则,承办法官随即联系石蟆法庭,两地法官一同前往石蟆镇村社,在核实村社证明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后,依法对两起案件作出判决,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服判息诉。
这两起案件的顺利办结,是临港、石蟆法庭进行司法协作的一个缩影。
2021年10月26日,临港法庭与石蟆法庭就川南渝西边际地区司法协作开展专题座谈,在“诉讼服务更便民、法治宣传更广泛、司法引领乡风文明”等方面达成协作意向。
“你们是合江的法官吗?正好有个纠纷,对方是合江白鹿的人,能咨询一下吗?”2021年12月3日,在江津区塘河镇,临港法庭、石蟆法庭法官携手开展的宪法联合宣传活动上,塘河镇居民张某找到临港法庭的法官,咨询一件民间借贷纠纷的立案问题。法官当场对张某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活动当天,两个法庭的法官们一起走上街头,来到社区,向群众进行法治宣传,宣扬宪法精神。
临港法庭和石蟆法庭通过基层法庭将合江、江津两地司法协作落实到了人民法庭这一最小单元,实现两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互助、合作共赢,将助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道奏好“同心曲”,共同唱好“双城记”。
守好本心 断好“公道”
除了与毗邻法庭做好司法协作,在服务双城经济圈发展这个宏大命题下,作为最基层的人民法庭还能做些什么呢?临港法庭庭长王江洪困惑过,也思考了很多。“立足自身,又好又快办理涉园区企业经济纠纷案件,是最基本、最直接也是最有成效的方法。”第一时间妥善化解纠纷,保障企业利益,便是给企业“盈利”,便是司法保障双城经济圈发展的最直接体现。
合江县文桥建材有限公司是园区一家主要从事砂石、预拌商品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加工、生产及销售的有限责任公司,近三年年均产值收入约3亿元,年均缴纳税款约1700万元,现有职工200余人,但最近两年,公司却经常陷于“催款”难的困境。“这两年受疫情影响,我们一有业务,就会衍生出收款难的问题。”公司法定代表人胡启宏说道。
2020年4月,文桥公司因催收货款未获,将与其签订供货合同的某天骄实业有限公司起诉至法庭,要求被告支付欠付的货款及利息等49.5万元。接案后,临港法庭立即开启绿色通道,经审查立即立案,同时采取保全措施,在立案后24小时内冻结了被告公司部分款项,并随即送达应诉材料,确定开庭时间。开庭当日,承办法官组织双方进行庭前调解,不料被告坚称已超额支付货款,并提起反诉,要求返还多支付的货款、违约金以及资金占用利息、差旅费等合计31.2万元。
双方争议巨大,举证答辩期限届满后,承办法官立即组织双方开庭。“两边都成了债主,谁真谁假?”此案案情复杂,而其中一方更是在庭审中多番闪烁其辞,打起马虎眼,为案件审理增加了不少难度。“冷静头脑,拎清逻辑”承办法官对25份证据材料一一核查,最终查明案件事实,果断作出判决,支持了原告的部分合法诉求,驳回了反诉原告的反诉请求,此案后经二审维持原判。判决生效后,临港法庭随即进行判后回访,得知被告未及时履行给付义务,法庭向文桥公司开具生效证明书,告知其尽快申请执行。目前款项已全部执行到位,文桥公司的合法利益得以保障。
据统计,2020年以来,文桥公司作为原告涉及了26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临港法庭均采取快立快审快结机制,且全部采取保全措施,案件办理中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判后回访,督促履行。目前,上述案件全部执行到位,履行兑现。“从起诉到解决纠纷,最快一周时间结案,对于恶意拖欠的,法庭坚决予以判决,官司打赢了,货款到手了,企业向着更好发展。”胡启宏对临港法庭连连称赞。
据了解,近三年来,临港法庭已妥善审结涉园区民营企业案件452件,平均审理天数25天,涉及标的近5000万元。办好案的同时,临港法庭结合园区实际推出了系列工作举措,为园区企业提供巡回办案、网上诉讼等便捷司法服务,还为企业量身打造了预约开庭工作机制,有正当理由无法在确定时间出庭诉讼的企业,可向承办法官预约在假日、夜间或其他时间开庭,进一步方便企业,减少诉累。
当好参谋 做好“智囊”
“案结事了后,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跳出审判台,法庭外有大天地,临港法庭积极主动作为,将司法服务保障延伸到了案件办理之外。
2021年9月,临港法庭在办理园区四川安禾木业有限公司与员工刘某敏劳动争议纠纷案中发现,公司因管理缺失,未与职工续签劳动合同但继续保持用工关系,从而发生纠纷。案件办结后,临港法庭随即向企业发送司法建议,建议企业查找人事管理缺失的“症结”及风险点,并全面清理劳动合同,依法签订或续签合同,并举一反三规范劳动管理规章制度,消除隐患。收到司法建议后,该公司随即开展专项行动对劳动关系进行了全面清理。“通过这个案子,我们也意识到依法经营,既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也是企业的一道护身符!”安禾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臣兵说道。
“对于部分中小型企业来说,依法经营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王江洪介绍道“我们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帮助他们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诉讼成本。”
临港法庭联合园区管委会建立了园庭联动联络机制、园区企业纠纷以案释法机制,三年来定期向园区管委会通报涉园区企业案件情况分析报告12份、基层治理工作动态9期、发布典型案例6个,在园区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巡回办案活动382件次。
“与法庭的沟通联络机制,让主管部门对辖区企业情况有了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为园区整体规划发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园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主任杨耘涛说道。
以法作桥,用法为器,临港法庭三年来开展送法进园区进企业18次,组织召开企业交流座谈会12次,广泛听取企业司法需求及意见建议,为企业送上“一对一”法律咨询服务,进一步提高企业守法经营意识及风险防范能力。
(康乐 李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