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攀枝花西区法院:简案快审五个“要”,司法正义既“速”也“达”

来源:攀枝花西区法院 作者:何国环 发布时间:2022-03-04 21:22:23


为有效破解司法需求与司法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提升审判质效,攀枝花西区法院民事简案团队树立“简案快办、快出精品”理念,准确把握五个“要”,强化团队协作,保证案件质量,让司法正义跑出“加速度”。2021年,民事简案团队共办结案件1083件,结案率100%,人均办案270.75件,案件结收比100%,均衡结案度132.07%,有效实现了简案速裁快审目标。

一是统一思想,把握建机制要义。强化组织领导,由院长亲自部署,分管院长督促指导,在建立和推进简案快审机制过程中边总结边改进,为简案快审机制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坚定改革决心,明晰工作任务,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共识,破除“不想、不敢、不会”思想瓶颈,坚持向制度要质量,向机制要效果,在建机制上做文章,制定《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及简案快审的规定》,细化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民商事案件在“简案快审”轨道上高效运转,跑出办案“加速度”。

二是系统集成,把握简化审要素。零距离优化送达关卡,充分运用一站式送达服务平台,有效发挥互联网方便快捷作用,通过电话送达、电子送达、邮寄送达等多元化手段,减少送达时间,2021年电子送达793件,占比73.22%。门诊式优化庭审关卡,对类案试行集中排期、开庭、宣判,以庭前告知形式简化庭审告知事项,充分运用庭前会议找准症结,突出案件争议焦点,将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有机结合,提高庭审效率;加大“云庭审”适用,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参加诉讼活动,解决群众“距离远、花费大”问题,避免外地当事人往返开庭费时费力,2021年在线庭审157件,占比14.50%。精炼式优化文书关卡,在传统裁判文书样式上进行创新加工,根据案件情况,灵活选择文书样式,让裁判文书“一目了然”“提纲挈领”。分离式优化周期关卡,将诉讼材料接收、司法鉴定等辅助事务集中至诉讼服务中心,将财产保全、财产线索查询等执行事务归口至执行局,让简案团队人员从辅助性事务和执行事务中剥离,确保集中精力审理案件。常态式优化沟通关卡,对类案批案注重向上级法院请示汇报,确保快审思路、裁判尺度达成一致,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对简案快审机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协商,就地解决,2021年,民事简案团队平均审理天数仅18.66天。

三是优化资源,把握凝合力要领。简案团队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在简案快审流程上分线并肩作战。全流程体现“快”,从立案、开庭、合议、裁判等各节点明确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统一性事务,充分发挥法官助理后备力量作用,高效开展庭前调解、证据交换、草拟文书等事宜,让员额法官集中精力倾注于庭审;一体化呈现“快”,虽然团队内部人员分工不同,员额法官办案系数不同,但整体是一个团队,不设“柏林墙”,但设“预警值”,确保所有工作任务在团队内部一体化完成。

四是从严管理,把握提质效要害。落实院庭长监督管理职责,强化院庭长对简案快审宏观态势的掌握和“四类案件”个案监管,确保新类型案件审理“放权不放责”。充分发挥专业法官会议作用,为员额法官提供分析咨询意见,并定期总结审判工作经验,确保法律统一准确实施。高效利用案件质量评查结果,将裁判文书、庭审、重点案件“三评查”结果应用至团队内部考核、评先选优中,以评查倒逼质效提升,2021年民事简案团队案件发改率仅为0.092%。

五是站位首善,把握强作风要求。全体简案团队干警及时更新审判、工作、学习、生活理念,以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以“四项教育”为先导,进一步筑牢政治忠诚,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教育整顿成效的重要标准,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丰富便民利民举措。实行青年干警导师制度,发挥优秀法官传帮带作用,在民商事审判领域创新构建“红树林”审判团队模式。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区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扎牢“制度铁笼”,将简案团队真正建设成为为党组重任分忧、为全院改革开路的过硬铁军。

接下来,西区法院民事简案团队将持续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简化程序,减少手续,缩短办案周期,提升办案效率,让群众在一点一滴中、一言一行上感受到法院的高效、便捷,不断将西区法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向深处延展,向实处发力。(何国环  


责任编辑:刘华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