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盐边法院红格法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一庭一特色、一庭一品牌”为抓手,立足执法办案基础职责,绘好便民、服务、质效“三幅图”,赋能乡村振兴。
“便民图”
诉讼服务全履盖。一是在诉讼服务时间上。结合辖区农户耕种特点,满足农户司法需求,设立了“午间法庭”,做到纠纷解决、案件审理中午不打烊。2021年,“午间法庭”接待当事人400余人次,审理调解案件70余件,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司法新需求。二是在诉讼服务空间上。积极推进“非接触式”诉讼服务。2021年,红格法庭利用电子送达平台、移动微法院等线上平台送达案件资料70余件、调解案件30余件,逐步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案新模式,让群众从“跑马路”转变为“跑网路”。三是在诉讼服务方式上。优化便民诉讼服务,在红格镇昔格达村、新九镇安宁村成立乡村治理法官工作室,同时,针对赡养类、土地类等典型案件,将法庭搬至田间地头、村民家里,一线解决源头纠纷,一线宣传以案释法。
“服务图”
一是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建立了辖区企业“走访+回访”制度。对重点涉企案件开展巡回审理及案后回访。2021年,红格法庭走访企业10余次,开展涉企案件巡回审理3起,依法妥善处理涉企纠纷76件,发送涉企司法建议1篇。二是全力护航三农发展。围绕服务保障农民果蔬产业,结合辖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法治需求,“订单式”开展法律宣传与服务4次,开展田间、屋前巡回办案20余次。依法妥善审理涉农资、土地、相邻权、婚姻家庭类纠纷74件,涉乡村房屋改造、乡村景观工程建设类纠纷15件。三是多点发力服务康养。开设绿色通道,对涉康养旅游类案件做到现场立、快速办。建立普法小分队,定期送法进景点、进民宿。2021年以来,红格法庭办理涉康养旅游公司案件4件,送法进景点、进民宿3次,成功解决了澜溪工作室系列民宿装修纠纷案件,切实为辖区康养发展提供了司法保障。
“质效图”
一是以创新提质效。红格法庭切实践行多元解纷机制,搭建法官与司法所、派出所、村社干部、行业领头人、宗族长辈、人民调解员“1+6”多元联动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在案件中坚持诉前、庭前、判前“三前调解”,成功调解了澜溪工作室诉巨子文化公司、格美达公司、昔格达村委会,禹城市兴宇公司诉中国葛洲坝电力公司、川能投公司等此类疑难复杂案件。2021年,红格法庭调解案件159件,庭前调解后撤诉案件76件,调撤率86%,当庭履行案件22件,较去年增长近五倍。二是以质量促质效。红格法庭一直秉承“执法办案是人民法庭的主责主业,案件质量是法庭立身之本”的理念,对案件质量保持刚性要求。法庭审判质效核心指标一直位居前列,近三年来,法庭结案率、服判息诉率均为98%以上。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新的一年,红格法庭将继续紧扣“一庭一特色,一庭一品牌”要求,以三农、康养、优化营商环境为重心,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推进法庭品牌建设。一要畅通诉非衔接,构建多元解纷平台。红格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拟设在红格法庭,接下来,红格法庭将积极对接,加快推进人民调解室入驻及诉源治理服务站设立。同时,探索建立村长、社长,工会、行业会长,经理厂长参与的“五长息讼”调解模式。二要科学优化布局,延伸司法服务。红格法庭将以村为单位展开调研,结合各村社纠纷类型、司法需求等实际情况,对症开展司法服务,科学设置法官工作室。三要加强地域融合,优化文化建设。结合辖区旅游康养、果蔬发展特色亮点,打造法庭特色文化区,促进法治文化与地域特色相融合。(胡方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