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坚持“四新”目标 注重强基导向 推动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

来源:内江市中区法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18 17:45:22

近年来,内江市中区人民法院在市法院的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会法庭工作“三个面向”“三个服务”“三个便于”的总体思路和强基导向的具体要求,改革优化法庭布局,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法庭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延伸司法为民触角,推动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今年人民法庭共审结案件1216件,占一审民事案件的40.61%,调撤案件572件,调撤率47.04%。牌楼法庭荣获“内江市政法先锋集体”、经开区法庭荣获“市中区三八红旗集体”。


    明晰功能定位,专业法庭发挥新作用


依托经开区法庭护航辖区民营经济发展。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立审执司法服务,实现“立—审—执”一体化服务,成为保障内江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诉源治理典范”。

依托白马法庭护航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以家事法庭为中心,用好矛盾纠纷化解、诉中调解和裁判“两个载体”,以庭审观摩、送法下乡、巡回审判、普法课堂拓展家事审判宣传广度和深度。

依托凌家法庭护航乡村振兴。以枫桥式法庭经验为引导,结合辖区景区旅游,妥善处理涉旅纠纷,促进乡村文明建设,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法治力量。

依托乐贤法庭(金融法庭)护航金融健康发展。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交流沟通,提高案件调撤率。开展金融机构走访问需活动,召开金融案件座谈会,切实增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合力。

依托牌楼法庭(劳动法庭)护航劳动者权益保障。开辟民生案件优先立案、执行、兑付通道,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与诉讼衔接,强化民生民权司法保障。


创新工作举措,服务大局再上新台阶


以人民法庭为主,在市中区设立相应职能的法官工作室,以“1+1+N”工作模式,即以一名员额法官为中心,一名青年干警为辅助,N名调解员,集中开展诉前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审判速裁、诉前指(辅)导等工作,聚力打造市域治理典范。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工业园区、企业等设立法官工作室;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在乡镇综治中心、重点农业产业项目设立法官工作室;服务社会民生民权,设立金融法官工作室、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官工作室、“幸福树”法官工作室、党员法官工作室,实现纠纷化解、风险防范、诚信规范“三合一”。


    服务人民群众,司法为民呈现新气象


强化诉源治理。加强与辖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所、派出所的联系,将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相结合,巩固五级联调机制成果,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法庭共调解案件诉前调解166件,指导辖区调委会调解案件2100余件。

加强法治宣传。组织送法下乡、送法进企、法庭开放日、课堂夜校等活动,集中宣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民法典》等知识,构建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家庭的“阵地、活动、课堂、媒体”“四位一体”的普法网络。今年以来各法庭共开展法治宣传56次。

开展巡回审判。把法庭设在村社企业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运用巡回审判车巡回调解、巡回审理。今年凌家法庭为消除当事人的抵触心理,把法庭搬到当事人所在村社经开区法庭保险公司开展巡回审理,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夯实基础建设。持续推进法庭信息化和装备建设,打造7个科技法庭,实现法庭立案、跨域立案、网上“立调审”,保障法庭工作规范高效运行。


    从严队伍教育,法庭队伍展现新面貌


坚持党建引领。成立法庭联合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依托各法庭职能定位,实现党建工作与审判业务的高度融合。

为群众办实事。发挥政法先锋作用,组织25名干警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抗洪救灾等工作118人次,服务中心大局。

强化能力提升。突出专业化法庭审判职能,选派10名优秀青年法官优化法庭队伍,定期开展轮岗制度,加强法庭干警政治轮训及业务培训,提升履职能力。

规范日常监督。坚持从严治庭,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庭长管理、监督职能,定期开展督察检查,营造风清气正法庭生态。

市中区法院下一步将围绕地方党委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服务大局职能,注重强基导向,加强法庭专业化、职能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推动法庭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