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法院针对案件久拖不决顽瘴痼疾,聚焦影响审判效率的“人、事、权”关键因素,构建“1234”繁简分流工作机制,实现审判效率大幅提升,带动审判质量同步上升。截止目前,案件平均审理天数24.29天,均衡结案、案件改发率、结收比等核心质效指标达到满分值,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化解率100%。
探索一个模式,力量聚集三线发力。整合立案庭、法庭部分员额法官作为前台,在前台设置快审团队,以民庭为主体设立后台,突出立案庭案件甄别、移送、调控的枢纽作用,形成前后台及快审团队分流有序、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办案模式。按“小前大后”的思路进行人员配备,前台由平均年龄40岁以下的7名年轻法官、24名辅助人员组成;在前台抽调2名法官、6名辅助人员组成快审团队;后台由三级、四级高级法官为主的8名法官、12名辅助人员组成。优化后,三个条线办案队伍目标定位更加明确、禀赋效应更加凸显、工作推进更加有力。
构建两种机制,明确案事分流标准。一是“比例限定+动态调控”分流机制。前后台总体按3:1分流案件,立案人员形式审查后进行一次分流,直接将司法确认、小额诉讼等简案分流至快审团队,“四类案件”分流至后台,其余案件分流至前台;前台法官实质审查后按比例上限进行二次分流。若出现收案剧烈波动、批案大量涌入、法官调整等情况,经分管院领导同意可浮动5%三次分流。二是“案件+事务”分流机制。以“前台重简重量、后台重繁重质”为导向,同时实施事务繁简分流。将庭审直播、财产保全、普法宣传等简单事务工作分流至前台,注重从量上进行考核;将案件评查、司法建议、调研课题等复杂事务工作分流至后台,注重从质上进行考核。截止目前,前台以全院28%的法官分流85.82%的民商事案件,后台法官撰写的5项调研成果获得省级表彰。
突出三项职能,繁案精审提速出彩。一是突出示范审理。制定《示范诉讼实施办法》,对垮山漏水、商品房买卖等繁案中的批案、类案,选取典型案件进行示范审理,审理样本向当事人及其他法官公开,促进涉众矛盾纠纷高效化解。二是突出审限管理。针对繁案审限普遍偏长的情况,制定《审限管理实施细则》,完成审限管理审批流程“关口前移”系统优化,每月中旬提取超过法定审限2/3的未结案件,制定督办单交分管院领导逐一督办,已督办案件91件,化解率52.75%。三是突出成果转化。明确后台法官提炼裁判规则任务,通过“两个会议”提炼出职业放贷人认定标准、最高额抵押担保债务范围等4项裁判规则,推出《民营企业法律风险提示书》,1件案例入选全省法院涉民生执行典型案例。
聚焦四大领域,简案快审质量不减。一是向外借力多元解纷。推动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健全诉源治理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的责任分工方案》,打造“无讼村居” “诉非衔接工作站” “王家元调解室”等多元解纷品牌,已对11个社区开展人民调解指导,形成工作大格局,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率100%。二是全流程简化案件审理。将诉前鉴定、评估归口立案庭管理,有效减少当事人争点,已开展诉前鉴定、评估40件次。创新“两书一纲”庭审模式,制定庭审权利义务、注意事项告知书,庭前送达当事人;推出简案规范化庭审提纲,开庭后直接确定审理重点,简案庭审用时大幅减少。在离婚、民间借贷、道交等纠纷中启用表格式判决书,有效减轻法官文书制作压力。三是创新送达地址确认。创新推出送达地址确认表,通过4个顺位11个小项逐一核查确认当事人送达地址,切实解决“送达难”,简案送达成功率提升至100%。四是力推小额诉讼。构建小额诉讼“强制+合意”适用模式,对符合法定金额标准的案件全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对超过金额标准的简案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适用小额诉讼程序。
(四川省筠连县人民法院 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