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和四川省高级法院的部署要求,“三道防线”纵深推进诉源治理,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在上级的领导下,东兴区法院主动应对矛盾纠纷多元化、复杂化、多发化、涉众化态势和突出的人案矛盾,以保护群众根本利益为目标,按照非诉、不宜诉、不必诉、宜诉的分类化解思路,将诉源治理作为法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筑牢诉源治理“三道防线”,进一步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进行完善,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今年1月至10月,法院民商事一审案件新收3879件,同比下降7.4%。
【第一道防线】源头防控,形成多元预防化解纠纷的新机制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天下无讼”是诉源治理的最高追求。东兴区法院坚持以源头防控为基础,积极向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委政法委等汇报,区委、区政府切实承担起多元解纷的主导、主管、主抓、主办职责,在人力配备、经费保障、培训指导等方面保障有力,诉源治理万人起诉率等纳入专项目标考核,努力将各类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阶段,形成多元预防化解纠纷的新机制。
制度规范,有序推进。为进一步推进诉源治理实质化,东兴区法院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诉源治理实质化运行实施方案》和《关于全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实质化运行实施方案》等制度方案,并根据诉源治理新要求,修改完善了《落实多元化调解推行诉非衔接机制》,配合区委政法委建立健全了多调中心系列机制、制度等,确立了诉源治理创建示范单位和镇(街道),完善多元化解机制,有序推进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等专业、行业调解的衔接等矛盾纠纷化解与科学管理。
法治宣传,意识设防。2020年,东兴区法院常态化开展法律七进、送法进校园、法治文化下乡、庭审观摩、法庭开放日、平安创建等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800余人次,通过“官微、官博、官网”三位一体平台,与本地主流媒体沟通合作,共拍摄开庭说法案例11.5期。推送法律知识和法治案例,进行以案释法,受教育群众达10万余人次,借助平安建设、脱贫攻坚构建精准普法新格局,让法治精神家喻户晓、深入辖区人心。
强化指导,筑牢调解。东兴区法院建立了由各民商事庭长对辖区内19个镇、街道办事处调解委员会、行业调委会的指导制度,加强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委员会的指导和联系,巩固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推动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减轻当事人诉累。近年来,通过电话、现场指导和接受咨询等方式对各级调委会指导179件次。
【第二道防线】内外融合,畅通非诉化解纠纷预防新平台
东兴区法院对已经产生的矛盾纠纷,依托诉调对接、诉非衔接进行分流化解,利用“雷昌根调解工作室”、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特邀调解员,以“一站式”为载体,构建“四化融合”的非诉化解纠纷预防新平台。
建立“雷昌根调解工作室”,纠纷调解品牌化。2013年7月,东兴区法院创新特色调解文化,在全市法院率先成立以全国模范法官雷昌根命名的“雷昌根调解工作室”,现有特邀调解员3名。2017年9月,雷昌根同志退休后返聘到司法调解中心从事调解工作,着力打造“雷昌根调解工作室”品牌。两年多来,“雷昌根调解工作室”进一步推广和运用“三心”(热心、关心、爱心)“六法”(亲情法、疏导法、推谬法、情理相济法、周援法、换位法等调解方法,委派调解案件864件,成功调解402件,调解率为46.5%,邀请调解483件,成功调解296件,参与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纠纷化解和专业调解委员会案件调解,成功调解87件。
完善“一站式”,纠纷化解智能化。全院在2018年搬入新审判大楼后,高度重视以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诉讼服务机制建设,统一规范设置诉讼辅导、自助服务、第三方服务等功能区,积极引入集约化送达中心等社会化服务,开展电子送达、邮寄送达等多种方式,有效剥离了审判辅助事务。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新建成的诉讼服务中心为载体,线上利用“四川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平台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极大限度减轻当事人诉累,2020年1月至10月,调解平台处理案件881件,微法院收案915件,大力进行智能化、信息化建设。
入驻调解组织,纠纷解决集中化。在区委和区委政法委的领导下,人民调解、家事纠纷调解、保险及物业纠纷等12个调解组织入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先后与司法局签订关于加强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的衔接办法,与区人社局、总工会签订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纠纷诉非衔接的工作意见,与区卫健局签订关于加强医患纠纷诉调对接的意见,与市保险协会签订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纠纷诉非衔接的工作意见,发挥行业调解和行政调解对于矛盾纠纷化解的专业力量,运用调解组织集中力量解决婚姻家庭、物业纠纷、交通事故、医患纠纷等类型化纠纷,使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减少诉讼进入法院。
与东兴区委政法委员会联合出台《诉源治理示范单位(项目)创建活动实施方案》,通过开展为期三年的诉源治理示范单位(项目)创建活动,打造了一批诉源治理工作亮点,培育一批诉源治理工作典型。在全区各基层法庭辖区,法庭所在镇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入驻法庭,并根据涉诉纠纷分布情况、主要类型及成因,在非法庭所在镇(街道)设立诉源治理工作站,建立由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和辅助人员组成的专门工作团队,定期或不定期到站开展法律咨询、纠纷分流、联系社区(村社)、调解指导、多元解纷、司法确认、诉调对接、诉讼服务等工作,既加强了与基层党组织、调解组织、自治组织的联系,也便于为群众提供服务。目前,已在田家法庭辖区的范长江纪念馆景区挂牌设立了诉源治理工作站和旅游巡回法庭。
重大领域矛盾纠纷专项治理。近期,在区法院积极推动下,区委政法委组织协调区住建局、区司法局、区信访局等部门,按照“一楼盘一专班”的工作要求,对东兴区的“问题楼盘”开展综合整治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处置。此外,还对纳斯达克健身、银奥健身、网络买卖合同纠纷等三大聚众性纠纷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专班,化解矛盾纠纷,针对全区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众多,由“雷昌根调解工作室”抽出2名特邀调解员,专职负责物业合同纠纷案件的诉前调解,并配合区委政法委成立的专班,处理“问题楼盘”的诉前化解工作。
邀请律师事务所,纠纷处理专业化。2017年初,东兴区法院在全市法院系统率先特邀四川汉安律师事务所、四川朴治律师事务所、四川沱江律师事务所入驻法院司法调解中心,自律师作为特邀调解员入驻诉讼服务中心以来,为2500余人次来访群众提供了专业的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为信访群众解惑释疑,代理申诉等法律帮助,纠纷化解高效便民。代理申诉案件6件,接待信访咨询,化解来信来访案件大约40余件、参与重大信访化解案件2件。
【第三道防线】内生动力,形成法院诉内解纷新格局
对于通过两道防线过滤后进入诉讼的案件,东兴区法院坚持调解优先原则,构建庭前调解、繁简分流、专业审判“三位一体”诉内解决机制。
庭前调解,案结事了人和。法官对法律规定先行调解为必经程序的案件或者案件争议不大的婚姻家庭、物业服务、买卖合同、劳务合同、租赁合同、保险合同等涉民生纠纷,主动引导当事人庭前调解,并与妇联调解、房产物业调解、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环境保护调解、消费调解、农村土地调解、保险调解、专业法官调解等有机结合,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的,2020年1月至10月,区法院民商事调解、撤诉结案1942件。
繁简分流,提高司法效率。根据民商事案件类型化特点,区法院先后出台了《关于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的实施办法(试行)》《民事案件繁简分流审理工作规则(试行)》《关于建立民商事速裁工作机制的通知》等制度方案,设置程序分流员实现审判案件快慢分道,设前后台二重审判团队,前台负责“门诊式”简案快审,快速审结60%以上的简易案件,2020年1月至10月,全院简案快审收案1349件,结案1244件,结案率高达92.2%,平均审理天数19.71天,极大地提高了司法效率,后台负责“手术式”繁案精审,精细审理40%以下的疑难复杂案件,切实改变过去“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审判模式。
专业审判,提升审判质效。东兴区法院成立交通事故、企业破产、环境资源审判等专业审判团队,审有所长,审有所精,保证案件公正高效审理,达到裁判尺度统一和有效化解矛盾的目标,从而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提升审判质效。
东兴区法院对筑牢诉源治理“三道防线”的实践,是新时代传承创新“枫桥经验”的新探索。区法院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继续加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深度探索,立足治标、着眼治本,进一步从源头上缓解“人案矛盾”,进一步纵深推进诉源治理,为内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童永胜 四川法制网 高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