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多元化阵地建设为支撑 培育实干型干警队伍

来源:泸县人民法院 作者:周文莉 刘世良 发布时间:2019-12-05 11:24:43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法院干警的思想状况显现出多元化、独立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法已很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实际需要。泸县法院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转变传统思维模式,把无形的思想政治工作转化为有形的阵地支撑,构建起红色文化阵地、院史陈列阵地、典型宣传阵地、廉政文化阵地等多元化阵地相辅相承的立体格局,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正能量、主旋律精神家园全覆盖,打造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作风过硬和信念坚定、勇于担当、清正廉洁、敢有作为的新时代法院干警队伍。

  打造红色文化阵地,坚定队伍政治定力

  红色文化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也是孕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筑牢基层堡垒,统一干警思想,坚定干警信念,凝聚干警合力,泸县法院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有效元素,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打造以“长征之路、执法之歌、党建之声”为主线的“爱党爱国铭记馆”历史展厅,融入“铭记辉煌、铭记正义、铭记梦想、铭记责任”四项思想内涵,以突出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展示形式,成为泸县法院干警重温历史、铭记党恩的红色教育阵地。各部门团队依托该阵地开展了忆初心、感党恩、强党性、赛成果系列活动,为民司法初心使命更加坚定,为大局服务宗旨意识更加牢固。该阵地被评为“泸州市十佳规范化党的阵地”。

  打造院史陈列阵地,鼓舞队伍昂扬斗志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泸县法院将千年古县积淀与法院文化精髓相融合,集全院干警智慧和力量,精心打造“院史荣誉室”,传承激扬奋进精神,铸就“厚德、尚法、乐学、为民”的龙城法魂。通过荣誉墙,集中展示泸县法院取得的各项荣誉以及院训、院歌精神文化;利用宣誓墙,作为新任法官的宣誓阵地,让干警牢记职责和使命;通过历史陈列室,集中展示法官制服变迁、裁判文书变革、法院硬件发展、法院历史记忆,展示建院67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激励干警不忘艰辛、拼搏奋进、再创辉煌。

  打造典型宣传阵地,激励队伍奋进争先

  培树先进典型,为干警队伍树立标杆和楷模,有利于引领大家奋勇向前,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推动法院审执工作的快速发展。为此,泸县法院积极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深入干警队伍,挖掘优秀事迹,塑造先进典型。推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曾万军、“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谢蓉、“全省法院庭审标兵”舒婉等先进典型,激励干警向身边的优秀同志学习,引导全院干警见贤思齐、争当先锋。打造先进典型展示平台。以“五星争辉群英榜”、“五星法官”文化廊、道德讲堂、报刊网站新媒体等宣传形式对先进典型事迹加以展示。举办五四青年节“学先进、铸法魂、献青春”主题演讲比赛、“学身边好人好事”道德讲堂等活动,激励广大干警奋进争先。

  打造廉政文化阵地,鞭策队伍永葆清廉

  纪律是永葆干部政治本色的基础保障。泸县法院聚力打造廉政文化阵地,不断筑牢司法廉洁之基,有效稳固队伍定力之魂。在法院院坝一角打造“荷风廉韵”小池,以高洁荷花映衬法官清风廉韵;在办公楼走道设置“警钟长鸣”廉洁走廊,融入“法官廉洁承诺墙”、“违纪曝光台”、警示钟等元素,让干警时刻浸润廉洁清风;在百姓法律书屋设置法官监督举报中心,由专人接受群众来访举报,切实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有效提升队伍规矩意识;每季度开展一期家风传承主题“道德讲堂”,干警用发生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的典型事例,讲述好家风、好家训背后的故事;向全院征集优秀家风家训,院长亲自讲廉洁修身教育课,让司法廉洁清流不断沁人心脾。

  长期以来,泸县法院坚持深耕多元化阵地建设,不仅直接有效地改善了干警工作生活环境,而且在调动干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得到了具体而生动的实践。全院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去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牛滩人民法庭再次获得“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等市级以上集体、个人荣誉104项。同时,全院干警在泸州市法院系统庭审竞赛、书记员、公文写作等多项“大比武”活动中均斩获第一。全省法院“十佳庭审”竞赛活动中,泸州法院系统入选的2件案件均来自该院。(周文莉 刘世良)


责任编辑:李月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