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法官吴力生:田间地头解纠纷,司法温度暖民心

来源:隆昌市人民法院 作者:虞冀君 发布时间:2025-04-27 09:35:45

一袭便装、一沓卷宗、一片砖墙……近日,隆昌市人民法院胡家法庭吴力生法官将法庭“搬”到春日的田野间,用脚步丈量纠纷现场,用温情化解矛盾积怨,成功调解一起砌砖工程劳务纠纷,让司法为民的承诺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


现场勘察:从“坐堂问案”到“躬身解纷”

     “分包工程量不清,卷上的数据量不明,这案子就得去现场找答案!”面对一起因工程量争议引发的劳务纠纷,吴力生法官没有局限于法庭内的“纸上谈兵”,而是带着卷宗直奔田间地头。  

16.png

     她与当事人一起穿梭于砖墙间,一块块清点、一米米测量,现场核对工程量。春日的阳光洒在砖墙上,汗水浸湿了手中的记录本,吴法官却笑着说:“只有亲眼看见、亲手丈量,才能让当事人信服,让真相‘落地’。”


释法明理:从“针锋相对”到“双向奔赴”

     实地勘察中,吴法官发现双方争议的根源在于沟通不畅。她当即化身“普法课堂主讲人”,结合案情向当事人讲解《民法典》合同条款,强调“白纸黑字”的重要性;又以“拉家常”的方式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工程款是工人的血汗钱,承包方也有经营压力,咱们得找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27.png

田间地头的砖块成了“教具”,调解现场成了“课堂”,停在路旁的警车成了“课桌”。随着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当事人的眉头逐渐舒展,从争得面红耳赤到主动商量解决方案。

 

握手言和:从“对簿公堂”到“田间和解”

     经过多次调解,吴法官抓住双方诉求核心,提出“限期支付+费用分担”方案:。最终,双方在现场签下调解协议,曾经的“冤家”笑着握紧了手。

“没想到法官能为了我们这点事,大老远跑来田里看现场!”当事人感慨道。这场“沾着泥土味”的调解,不仅解决了纠纷,更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胡家法庭:创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此次调解是胡家法庭深化“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生动实践。通过推动三个转变—— 

    空间转变:从法庭到田间,让调解更“接地气”; 

    思维转变:从争论对错到寻求共识,让解纷更高效; 

    效果转变:从矛盾激化到案结事了,让社会更和谐。 

作为胡家法庭“握握手”调解室的又一成功案例,吴力生法官用行动证明:司法为民,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每一次俯身倾听、每一次耐心释法、每一次真心解忧。

一砖一瓦筑公正,一步一履总关情。隆昌市人民法院胡家法庭将继续以“如我在诉”的情怀,把法庭搬到群众需要的地方,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让司法温度浸润民心。(虞冀君)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