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宝兴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多元协作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以县综治中心为依托,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司法力量。
创新调解模式,化解复杂纠纷
2024年,原告鹏达公司因被告某村委会拖欠其工程款13.7万元多年追讨未果,将其诉至法院。 法院虽判决支持其诉求,但在执行中遇到困难。面对这一“堵点”,法院主动延伸司法职能,整合镇政府、村委会等多方解纷资源,通过“法律+利益平衡”模式,耐心释法明理,协调制定分期还款计划,最终该公司主动做出让步,债务减少至9万余元,村委会分期予以支付,法院全程跟踪监督协议履行,确保纠纷实质性化解。 经过此案的有效化解,法院不断总结类案经验、统一裁判尺度,有效减少同类纠纷,实现从“个案解决”到“类案治理”的思维转变,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聚焦源头治理,筑牢矛盾化解防线
高度重视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打破“单兵作战”局限,积极探索“法院+综治中心”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前端预警、中端联动、末端巩固”的全链条参与模式,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2024年,通过诉前调解、司法调解、信访化解等方式,源头化解矛盾纠纷92件,办结信访案件43件,办复率100%。 同时,常态化开展院领导接访、带案下访和平时接访工作,畅通当事人来访来信渠道,全年接待来访群众700余人次,收到和处理群众来信(包括邮寄诉讼材料)9件次,从源头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筑牢社会稳定防线。
强化联动解纷,提升司法服务效能
不断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凝聚多方力量,努力实现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就和就地化解。 积极探索与综治中心的深度协作模式,建立“人民调解+司法确认”“人民调解+案件速裁”等高效解纷渠道,2024年成功诉前调解纠纷362件,司法确认22件,推动矛盾纠纷的早发现、早化解。 同时,优化诉讼服务功能,设置“保全”服务窗口,办理诉前、执前保全73件,推动新收执行案件同比下降23.96%,切实提升了司法服务效能。
深化法治宣传,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方式,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一方面,利用集中宣传活动和“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活动等普法宣传契机,开展集中宣传8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10次,发放宣传资料400余份,现场答疑200余人次,提升群众对《信访工作条例》的知晓率。 另一方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涉诉信访法治化“路线图”、审判机关依法依规处理信访事项“引导图”,引导群众依法依规信访。 同时,通过“法官联村”机制,推行“一村一法官”制度,提前介入矛盾化解。加强巡回审理,选取典型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村民参加旁听,以案说法,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效果。
下一步,宝兴法院将持续深耕司法为民、“如我在诉”的工作理念,更加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效衔接社会各方调解力量,切实增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能力。 通过优化司法服务、强化法治宣传、深化联动解纷,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