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产品责任纠纷案中,某烟花厂因产品缺陷致人伤残,法院终审判赔32.1万元。面对生效判决,企业开启“三不模式”:负责人玩失踪、对公账户成僵尸、经营收支转暗线。执行法官如何揭穿“没钱可赔”的谎言?企业最终付出什么代价?一起来看本期执行攻坚纪实。
第一幕 “僵尸账户”疑云生 现场执行遇“装糊涂” 法律文书生效后,被执行人拒不履行赔偿义务。案件进入执行阶段,被执行人开始了“三不”表演: 不露面:投资人与执行法官玩“躲猫猫” 不履行:拒不支付赔偿款 不报告:未依法申报财产状况 执行法官依法冻结并扣划其对公账户16万余元后,该账户再无资金往来,成为僵尸账户,执行陷入僵局。 “法官,我们真没钱了!账户都被你们冻结了。”面对上门调查的执行法官,现场负责人王某某一问三不知: 一问账户:“这都是老板管的,我不清楚” 二问经营:“厂子都快倒闭了,哪还有钱” 三问去向:“老板去外地要账了,联系不上” 面对这出“装糊涂”戏码,法官当即指出:“厂房、设备、存货都是财产,必须如实申报!”并严肃告知虚假报告的法律后果。现场负责人王某某随即报告了厂房、设备、存货等财产情况,但对于目前烟花厂使用的收付款账户坚称由投资人一手管理,其确实不了解情况。鉴于烟花爆竹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处置难度大,执行法官意识到找到隐秘账户是本案执行的关键。 第二幕 零售端破局 执行法官连续走访多家烟花爆竹零售店,在零售端发现案涉烟花厂的产品,并顺藤摸瓜锁定某商贸公司,该公司与烟花厂存在大量交易,而资金往来竟全部通过现场负责人王某某的个人账户完成!而当执行法官火速冻结该账户时,却发现十几万元资金在15分钟前刚被转走。银行流水显示,这已是当月第五次大额资金转出。 第三幕 罚款惩戒顺利执结 执行法官立即启动惩戒程序:告知负责人王某某,其转移资金已涉嫌拒不执行判决罪,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处罚,王某某终于醒悟,当日将全部剩余案款汇入法院指定账户。鉴于其及时纠正错误,未造成后果,法院未予处罚,对其训诫教育并签署《具结悔过书》。 对案涉烟花厂:因未如实报告财产,通过私人账户收支隐匿转移财产、规避执行,但鉴于能够及时纠正错误,未造成严重后果,法院决定对其处以2000元罚款。 以案释法:这些“小聪明”代价很大 拒报/虚假报告财产⇨罚款(个人10万以下,单位100万以下)+拘留+失信 恶意转移财产⇨刑事追责(判刑) 通过他人账户收支⇨可追索至实际控制人 法官提醒: 1.收到执行通知后3日内必须如实报告财产 2.所有银行账户(含支付宝、微信)均需报告 3.拒不履行+情节严重可能会负刑事责任! 本案警示:企业经营可以精打细算,但司法红线不可算计。“装糊涂”躲不过真处罚!本案中,被执行人从消极对抗到认罚履行的转变,再次证明:法律岂是儿戏!任何规避执行的花招终将败露。诚信才是正道!主动履行义务才能避免更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