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眉山东坡法官:心理辅导“全时段”介入 三维发力“悦”动“未”来

来源:东坡区人民法院 作者:廖智慧 徐小雨 曹澜曦 发布时间:2025-04-16 09:45:33

多悦,取“近者悦,远者来”之意,这座坐落于岷江中游的千年古镇,是东坡区西山片区副中心镇,历史崇文重教之风滋养着代代学子,但随着网络信息污染、家庭教育资源、心理健康教育等诸多外部因素影响,未成年人成长教育更面临新的考验。针对未成年人案件办理,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法院多悦法庭创新引入“案件审理+未成人年心理关注”运行机制,通过“庭前调解、家事调查、家事回访”全流程介入,着力打造“护未样本”,为未成年人健康撑起一片法治蓝天,让千年古镇的教育之根在新时代焕发法治光芒。

庭前调解+心理辅导

情绪纾解促“实”见效

1744767951132.png 

“不让我看女儿也就算了,还把女儿带出心理问题,连学也不上了。”在一起抚养费纠纷的庭前沟通中,原告桐桐(化名)的爸爸向承办法官表示自己现如今只想要了解清楚女儿的情况。

承办法官廖智慧向桐桐妈妈初步了解情况后得知,该起纠纷与钱无关,而与情有关,首要问题是关注和帮助未成年人桐桐走出“心理阴霾”。经桐桐妈妈及桐桐本人同意,廖法官随即安排次日与桐桐见面。

在经过与孩子的第一轮沟通后了解到桐桐长期随外婆生活,因父母离婚后感到被忽视,不愿向父母表达而愈发内向,曾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后桐桐妈妈安排桐桐接受了系统的心理康复治疗,目前已有好转。

在此次心理疏导下,桐桐道出内心想法,表示现在很喜欢和妈妈待在一起,以后也愿意在之后逐步与爸爸多多沟通。得知桐桐真实想法后,桐桐妈妈也点明了自己的初衷,起诉本身并不是因为钱,而是通过起诉告知桐桐父亲,作为家长理应时刻关心孩子身心健康。

随后,桐桐爸爸签下了支付抚养费的调解协议,并添加上了桐桐的微信,表示自己日后定会以孩子为重,多和女儿沟通,让女儿健康快乐成长。

在庭前调解实践中,许多案件的当事人对案件的事实没有争议,双方不能达成调解成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双方当事人心里有“心结”。近年来,多悦法庭不断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在传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基础上引入心理干预机制,推行“庭前调解+心理辅导”新模式,针对当事人打“斗气”官司等诉讼心理,注重先解决情绪、再解决纠纷;并在庭前调解过程中,专门聘请心理咨询师与调解员或法官一起开展调解,心理咨询师解开当事人“心结”调解员或法官解开“法结”,促使矛盾纠纷庭前调解成功率不断提高。

家事调查+心理辅导

翻山越岭为“心”出发

1744767971672.jpg 

在一起同居关系子女抚养纠纷中,被遗弃的孩子又该何去何从?

事情要从原告说起。原告刚成年不久,被告则系在校大学生,双方通过网络认识后建立了短暂的恋爱关系,期间原告怀孕。直到孩子心心(化名)出生前不久,原告家里人才知情。心心出生后,原告父亲在气愤与慌乱的交织下将心心丢在玉米地,万幸,心心被好心人救起。公安部门介入调查后,被告才知道心心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原告父亲则因丢弃心心被判缓刑。原告提起本案诉讼后,被告态度坚决地不愿意让原告直接抚养心心。

一边是尚在襁褓的孩子需要哺乳,一边是原告父亲曾丢弃孩子的事实,这让廖法官陷入两难境地。为真正了解心心的生活状况,廖法官决定邀请当地妇联一同前往原告家中进行家事调查并为原告提供心理辅导。

200多公里直线奔赴,盘山路蜿蜒不见尽头。一路上,廖法官沉默寡言,只是一味地往车窗外望了又望,她急切希望此行能够确认心心过得很好。在驱车4小时后,一行人终于抵达原告所在村委会。

一下车,廖法官第一时间就原告家中情况向村委会人员了解情况并制作笔录;随即又转至原告家中,六个月的心心迎面便冲廖法官咯咯笑。经过了解与自己亲眼所见,廖法官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廖法官抱着心心与其奶奶进行了微信视频,心心奶奶也同意了由原告继续抚养心心。考虑到被告大学在读,原告也愿意等被告毕业后再行支付抚养费。

看过心心后,廖法官又仔细询问了原告近况。提到与父母的关系,原告再也忍不住留下眼泪,廖法官看见这个被家庭情感所困扰的内向女孩,暗自决心将心理辅导介入此案,并进行长期跟踪回访。

送达调解书时,廖法官还基于原、被告各自的情况分别作出家庭教育指导令,责令双方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同时,廖法官还促成原告与心心奶奶加上了微信,鼓励双方为心心的成长多沟通交流。

一起起小案背后,透露出为民司法的真诚与温度。近年来,多悦法庭在家事案件中积极践行“如我在诉”理念,强化家事调查,联合妇联深入开展家事调查,形成婚姻感情危机根源、情感破裂程度以及亲子关系评估等方面的报告,为法官把握案情、处理纠纷提供有力参考;在开展家事调查同时,引入心理干预机制,及时帮助当事人调整诉讼预期、缓解诉讼情绪、转变诉讼态度,促使当事人作出正确的诉讼行为,实现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家事回访+心理辅导

多轮发力护“未”成长

1744767992118.jpg

 

“阿姨,你现在有时间吗?我这几天的心情就像过山车,还有自残的想法和行为,我想和你聊聊!”一件已结案中的13岁小朋友睿睿(化名)用妈妈的手机向廖法官发来微信。

廖法官记得,睿睿父母早已离异,曾因孩子探望权发生纠纷,后经调解达成协议。睿睿妈妈较为严格,对睿睿的各种行为都以批评的言语对待,但睿睿爸爸又对孩子相对溺爱,倾向于满足睿睿的各种需求,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构建了孩子“割裂”的成长环境,最终性格发展得骄纵敏感,随着时间的推移,睿睿日益消极,逐渐产生自残的想法。

廖法官第一时间回复了睿睿,并与其母亲取得联系,约定好下周前往家中作回访。并邀请林苹咨询师同往,为睿睿作专业心理辅导。

在睿睿家中,林苹从睿睿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逐渐打开睿睿的话匣子,引导睿睿宣泄出积压已久的不良情绪。

随后,廖法官与林苹又单独同睿睿妈妈沟通交流,引导其多从正面肯定孩子,并提醒其应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足够重视。当天,廖法官也将回访情况转告睿睿爸爸,告诫睿睿爸爸切勿无原则溺爱孩子,应与睿睿妈妈就孩子成长达成共识,共同努力解决睿睿所面临的困境。

一段时间后,廖法官和林苹对睿睿进行了第二次家事回访。经专业心理辅导,睿睿母女俩对彼此敞开了心扉,睿睿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前不久,廖法官与林苹第三次来到睿睿家中。看到了睿睿与妈妈关系日渐亲密,聊天说笑,互相肯定,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夜渐渐深了,路旁盏盏明灯却为廖法官一行点亮了回家的路……廖法官心想,当一名法官与做一盏明灯,好似异曲同工之妙。疲累自不必说,能看到娃娃们的笑脸一切便都值得。

妥善处理涉未成年人家事纠纷,不仅要做好“台前”功夫,更要做好“善后”工作。近年来,多悦法庭通过建立起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审结后定期回访制度,并引入心理干预机制,结合当事人心理状况、家庭背景等因素,针对性开展心理辅导,定期关注并及时修复未成年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失衡家庭关系,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青少年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司法保护是未成年人权益的‘最后防线’,法官的职责或许不仅体现在案件审理中,还体现在多维度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中。”廖法官表示,未来,多悦法庭还将坚持心理辅导和教育引导相结合,积极协调社会资源提供帮助,构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心理辅导”的全方位未成年保护体系,深度参与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更好的保护辖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