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市人民法院姑咱法庭位于康定市姑咱镇,辖区内共有大、中、小学校7所,是全州文化教育中心。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婚姻家庭纠纷、抚养权纠纷等涉及未成年人纠纷案件逐年增长。因家庭破裂,未成年人深陷家庭纠纷之险滩,随之而来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也逐年递增。
为守护“青少年如穗茁壮成长”,充分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作用,姑咱法庭结合辖区实际,依托本土“和”文化,以红色精神为舵,法治为舟,精心打造“红色贡嘎·渡法青穗”法庭品牌,通过“青穗向阳六维工作法”(“一个基地”“二支队伍”“三个保护站”“四类机制”“五大团队”“六种宣教模式”)深度融合家事矛盾化解与未成年人保护,为青少年如穗成长保驾护航。
【温情调解 守护“少年心事”】
(图为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展“面对面”调解)
“应该变更抚养权,我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我不同意,孩子打小就跟着我,你根本带不好……”一大早,姑咱法庭护“未”法治基地里就传来了一阵激烈的争吵声。原来是一起抚养权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龚某和王某正在为女儿小满(化名)的抚养权闹得不可开交。
三年前,龚某和王某协议离婚后,按照协议约定小满由父亲王某抚养,母亲龚某承担每月500元的抚养费。直至今年寒假,龚某将小满接到身边开启朝夕相处的幸福生活后,便萌生了变更抚养权的想法,遂诉至康定法院姑咱法庭。
这起案件看似简单却关系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亲情关系的延续。承办法官秉持着“红色贡嘎·渡法青穗”法庭品牌“以红色精神为舵,法治为舟,护航青少年如穗茁壮成长”的建设初衷,多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组织双方调解,但双方各执一词,丝毫不肯让步。
直至开庭时,“未成年人权益代表人志愿队”成员当庭播放了一则走访小满的录像。录像中,小满端坐在书桌前,眼睛红红的,声音略带沙哑,向志愿队成员说道:“我很爱妈妈,也很爱爸爸,如果选择妈妈,爸爸会不开心,选择爸爸,妈妈也会不开心,我不想他们不开心。虽然我很想和妈妈在一起,但是我不愿意离开我的爸爸……”
录像播放完毕后,两人当场泪如雨下。“法官,我愿意调解。”龚某短暂平复心情后,坚定地说道。最后,经过承办法官耐心调解,双方各让一步,达成一致意见,孩子仍由王某抚养,龚某每月支付800元抚养费直至小满年满18周岁,龚某享有探视权。
原本剑拔弩张的两个人最终握手和谈,案件圆满化解让承办法官感触颇深,她在“未成年子女意见征询机制”工作台账的扉页深情写道:“婚姻终止,亲情不断。裁的是抚养权,护的是如穗成长的少年。孩子的真情流露才是处理未成年纠纷案件的‘金钥匙’。”
近年来,姑咱法庭依托“四类机制”及“五大团队”,共计调解家事纠纷案件78件,切实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保护伞”。
【暖心回访 照亮“未”来】
(图为法官前往当事人家中开展案件回访工作)
为深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写好审判工作“后半篇文章”,让司法温暖从法庭延伸至家庭,2024年1月,一起刑事案件的承办法官一行驱车前往金汤镇某村开展案件回访工作。
该案被告人李某某因犯非法运输、储存爆炸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案件虽审结,但李某某特殊的家庭情况长期牵动着法官们的心。李某某系二级视力残疾人,妻子无业,母亲为二级肢体残疾并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老年痴呆症,2个女儿均就读于当地寄宿制小学。鉴于此,承办法官立即启动长效关爱机制,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等充分了解2个女孩基本信息、案件情况、家庭背景等,为其建立了“涉案未成年人成长档案”。
一年多来,承办法官依托“涉案未成年人成长档案”开展了案件回访、关爱帮扶等工作,随着长效关爱机制的启动,2个女孩也与“法官妈妈”熟络起来了,从最初见面时怯生生躲在奶奶身后,到与法官妈妈亲切相拥。
“法官妈妈,我好想你。我和姐姐、妈妈、奶奶都很好,你看,我数学考了100分……”回想起今日与小女孩见面的情形,承办法官摩挲着那本“涉案未成年人成长档案”,坚定了“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想信念。
近年来,姑咱法庭依托“心灵关爱驿站”,建立涉案未成年人成长档案6份,开展心理疏导、案件回访、关爱帮扶等活动5次,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晴空”。
【多元普法 护“未”成长】
(图为邀请未成年人“走进”法庭参观“法治教育基地”)
“原来庭审是这样的……”“你演的法官真好……”刚走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同学们便热烈讨论起来。
为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法治观念,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法治氛围,康定法院姑咱法庭不断深耕普法“责任田”,创新构建“沉浸式+联动式”普法体系,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发力,让法治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一方面,法庭以“法治教育基地”为核心,打造集法治文化墙、模拟审判庭等一体沉浸式普法场景。通过开展“法庭开放日活动”“开学第一课”等活动,邀请辖区内学生实地参与模拟庭审、法治辩论等互动环节,让同学们沉浸式体验审判过程、零距离感受法律的神圣与威严。并结合身边的真实案例、法治故事等,通过以案释法、法官说法等为同学们带来一堂堂精彩纷呈的法治宣传课。近年来,姑咱法庭累计开展特色法治课堂20余场,覆盖学生超4000人次。
另一方面,法庭依托“车载法庭”“巡回法庭”“法治副校长”“青穗向阳”宣讲志愿队等开展普法宣传教育,通过“走出去、送上门”的方式深入辖区内大、中、小学校,零距离以案普法、以案释法20余次。与四川民族学院共建高原少审“实训基地”,将前沿理念与民族地区司法实践相结合,邀请高校生参与案件旁听20余次,联合开展普法活动6次,通过丰富的宣传模式,不断细化普法工作颗粒度,使普法教育可触、可感、可见。
法护青衿,“渡”未成长。康定法院姑咱法庭将按照“一年成型、两年成势、三年成品牌”的路径,不断优化“青穗向阳六维工作法”,持续擦亮“红色贡嘎·渡法青穗”法庭品牌,实干实为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落地生根,以“小法庭”服务保障“青少年如穗茁壮成长”。(岳万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