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泸法麒麟·司法为民再深化 | 一面锦旗 一封感谢信 农民工兄弟点赞纳法执行人

来源:纳溪区人民法院 作者:谢雅琴 发布时间:2024-12-06 16:55:59

“为纳溪法院有无数为农民工办实事、办好事的人民好公仆而感到自豪!”这般情真意切的话语,源自一封手写的感谢信。这是申请执行人邹某某、代某某、刘某某赠予纳溪区法院执行局干警的特殊“谢礼”,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纳溪区法院执行工作由衷的感激与高度的赞誉。

1733475397977.png

在邹某某、代某某、刘某某三人与张某某劳务合同纠纷案中,因张某某在诉讼阶段未到庭,该案缺席判决。面对刻意躲避责任的张某某,邹某某等三人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向纳溪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迅速展开行动,第一时间对被执行人名下财产进行查询,并多次致电被执行人。然而,电话那头回应的始终都是冰冷的一句“您好,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

“法官,我们拿不到工资,家里还等着用钱,这可怎么办?”三位申请人焦急万分地向我诉说着。他们文化程度不高,面对联系不上的被执行人,满心担忧希望破灭。承办法官安抚他们不用着急,财产查控才提起,需要时间等待反馈。“法官,你们可一定要帮帮我们啊,那都是我们的血汗钱!”望着农民工兄弟那黝黑且布满老茧的双手,我不禁感慨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家里老的,小的,都等着这笔钱解决大问题啊”,其中一位民工兄弟搓着手,略显难为情地说到:“家里实在太难了,本以为打个工可以缓解困境,哪里知道老板一分钱都不付就消失了”。尽管情绪激动,但在承办法官的耐心劝解和细致分析下,三位申请人深受触动:“我们理解法院的工作,知道只有查到了财产线索,我们这个案子才有希望,我们再等等就是。”

终于,经过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与多次查询,被执行人隐匿的银行卡浮出水面,卡内尚有10余万元存款,三位申请人的血汗钱全部追回。得知此消息,三人难掩激动:“当初开庭他就没有出现,我们的心一直是悬着的,不敢想,居然三个案件的钱都到位了!”

作为一名执行干警,在执行现场我曾目睹过真挚的感情,也见过虚伪的面具。久而久之,我以为自己的内心已经坚如磐石,然而,无论经手多少案件,当事人的只言片语、一抹微笑、一个眼神,仍能触动我心底最柔软之处,让我不由自主地全心倾听、感同身受,如我在执,仿若置身其中。

在这样平凡的案件中,有人或许会说,是我们帮助了当事人。但实则,当事人也同样鼓舞着我们,使我们有幸参与百态人生,体悟其中的酸甜苦辣,拓展人生的广度。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纳溪区法院将始终坚持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加大涉农民工工资案件执行工作力度,综合利用各项执行措施手段,以重拳铁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胜诉权益,守护司法权威和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