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红梅·新“枫”|调解先行化纠纷,绘就“永安有年”新“枫”貌

来源:富顺县人民法院 作者:杨万琳 王贤冬 发布时间:2024-11-29 15:40:38

富顺县人民法院永年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着力打造“永安有年”网格调解司法品牌,创建“网格+司法”全要素源头解纷模式,携手地方党委政府、派出所、村组社区等多方力量,共同绘就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和谐新“枫”貌。近年来,依托调解工作站累计完成普法培训30余次,指导调解50余次,直接调解且成功200余件次。


庭前调解化家庭矛盾,服务和睦家风建设 

近日,年近古稀的两位老人一纸诉状将两个女儿告上法庭,要求她们给付赡养费。“我离婚后一个人带娃儿租房子住,你们两个老的也是跟我住一起,日常生活、看病拿药哪一样不是我在照顾跑腿,我还没尽到赡养义务吗?”大女儿一到庭便开始抱怨,小女儿和女婿也因为父亲把宅基地送给侄儿、不帮忙照顾小孩的事不满。两个女儿的态度让老人情绪更加激动,双方一时剑拔弩张。

承办法官通过双方陈述意识到,两个女儿并非对父母不管不顾,主要是对父母的某些做法不满而心存怨气。为调和双方矛盾,维护家庭和谐,法官决定采取“背对背”调解,逐个“击破”,避免调解过程中矛盾再次升级。

1.png

法官首先将老人请到调解室,引导老人换位思考,理解子女,尊重子女。耐心规劝后,老人沉默良久,表示会尽量改正态度。见两位老人平静下来,法官又单独给女儿女婿做思想工作,希望子女能够理解父母的不易,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承担应尽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经过法官从人伦和法理等方面耐心释法明理,两个女儿和女婿的情绪明显缓和,表示愿意赡养父母并按月支付赡养费,努力维系家庭和睦。

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永年法庭干警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化解家事纠纷的调解方法:一是认真听取双方陈述,把握争议焦点、分析矛盾根源;二是以法为据,对症下药,耐心劝导解开心结;三是借用经典案例或历史典故,鼓励互谅互让,提倡谦让宽容美德,以理服人,实现案结事了人和。通过建立常态的指导调解工作机制,法庭又将这套调解方法教授给人民调解员,最终实现调解工作遍地开花。

 

诉中调解缓朋友关系,促进和谐社风建设

“多年的朋友,当时经济困难向你借钱,后来我以高利息还清了本息。现在竟然要起诉我,我还没找你要多给的利息呢。请法官明辨真相!”在永年法庭调解室内,谢某大声说到。原来,谢某因做生意资金周转困难,陆续向朋友李某借款共计约22万余元,已结清本金并按约定支付了利息。现李某凭借谢某于2023年出具的一张《借条》诉至法院,要求谢某归还借款3.3万元并支付利息。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及时和当事人取得联系,耐心听取双方陈述。在深入了解案情后,认为原、被告系关系亲密的多年好友,存在调解基础,于是第一时间组织调解。调解室内,法官从法律角度进行释法明理,引导当事人理性表达诉求,调解员从情理角度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劝解和疏导,引导双方互谅互让,寻求妥善解决方案。经过法官、调解员的耐心劝导,并在律师的配合释法下,双方在冷静后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最终达成和解,双方债务一笔勾销,互相不再主张权利。

2.png

“法官+调解员”的工作模式已经成为人民法庭调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方式。永年法庭依凭法官和调解员在调解中的不同优势,探索出一套完善的合作机制:法官重点查找矛盾根源,分析对错,进行释法明理;调解员则以通俗的语言悉心劝导,缓解当事人的对立情绪,避免激化矛盾。双方共同配合促成调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多元调解纾急难之困,助推和美民风建设 

今年7月,永年法庭审理了一件特殊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金某驾驶摩托车时,因未及时避让,碰撞到横穿马路的代某。《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双方负同等责任。代某要求金某赔偿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的各项费用共计11万余元。代某系智力残疾人员,无收入来源。金某驾驶的摩托车没有购买交强险,全额支付对方主张的赔偿金额较为困难。

法官在了解案情后,积极协调镇党委政府、派出所、村组社区、司法所等力量参与本案调解,并围绕残疾人监护、机动车投保交强险等问题共同探讨如何开展相关领域的普法宣传工作。为保护代某的合法权益,法庭邀请代某的弟弟作为实际监护人参与调解。法官、调解员分别与双方沟通,安抚双方当事人情绪,从情、理、法等多个角度做双方的工作。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金某一次性当场支付6万元,代某的监护人撤回起诉,实现案结事了。

3.png

为了促进调解工作,永年法庭依托调解站点与派出所、镇综合治理中心、村(社)自治组织建立常态化联系工作机制。调解过程中,结合案情需要,邀请当地基层干部和有声望的老人参加调解,有助于案件实质化解。

永年法庭以服务保障基层社会治理为导向,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原则,用好各种调解方式,统筹辖区各类资源,着力打造“网格+司法”全要素纠纷化解机制。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司法服务和更加灵活高效的纠纷解决方案,将“法治、德治、共治”融入基层治理,绘就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民风和美”的基层治理画卷。(杨万琳 王贤冬)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