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达州市大竹县,邻里间有矛盾摩擦,社区居民小组调解组就能立马来评理;买卖合作有了纠纷,来自专业调解委员会的专家们还能“会诊”化解……
近年来,大竹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多措并举整合基层资源,纵深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持续在防范引导上做大矩阵、在矛盾排摸上精准发力、在纠纷化解上集中攻坚、在维护稳定上抓实见效,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搭建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服务平台,打造新时代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大竹样板”。
强健根基
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3月31日,一面写有“真诚服务暖人心,为民办事解民忧”的锦旗送到了大竹县公安局,也标志着一起历时三年多的信访积案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类似的锦旗,县公安局内还有不少。
近年来,大竹县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载体,以深化“+公安”机制为牵引,率先在大竹县石河镇试点运行“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努力推动“全域警务”战略融入党政、嵌入党政、植入党政,着力构建以石河镇党委政府牵总、便民服务中心与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横向协同、N个职能部门上下联动为主要内容的“1+2+N”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在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探索实施“147”工作法,真正做到“力量整合”,实现党建共联、阵地共建、资源共享、职能共担的良好工作格局。
同时,大竹县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完善“四大检察”主责业务,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检察实践中深化落实,真正形成“检察为民”的良好局面。大竹县检察院以矛盾化解为工作目标,以“枫桥经验”为蓝本,采取“三三二一”工作法化解各类涉检信访矛盾,逐步形成了大竹检察版“枫桥经验”。
以人为本
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能效
“我认为调解一定要做到‘五心’,即细心、真心、公心、恒心、民心,只有将老百姓的事真真切切放在心上,才能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的烦忧。”从事司法行政工作20余年,张木林收到的感谢和锦旗不计其数。并先后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坚持枫桥经验实现矛盾纠纷不上交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2020年,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竹县委政法委牵头打造张木林调解工作室,并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张木林调解工作法,即“五心”调解工作态度和“五个一”调解工作环节,并通过“手把手”传帮带,多次组织公开课、培训课等,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升调解队伍能力水平。
同时,大竹县积极推行“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为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纷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为推动形成以“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为核心的诉源治理新实践,县法院将诉源治理工作纳入了依法治县的工作要点,将诉讼案件的增幅作为检验社会基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充分发挥司法与行政诉前联动多元化解纠纷功能,依法提出重大风险防范及化解的法律意见,共同定分止争、释法明理。以“请进来”的方式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律师工作室、特邀调解员工作室,建立完善网格员协助送达、调解和执行机制,员额法官挂包社区、村、组工作机制,建立巡回审判办案点。
分层化解
形成新时代多元化解新格局
“在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我们的化解思路更要与时俱进。”对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竹县委政法委副书记黎继平认为核心关键是“压实责任、整合力量、分类施策、分层化解”。
近年来,大竹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起“1+10+N”的调解模式:以1个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为主阵地,积极探索“信访超市”服务模式,搭建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服务平台;以10个专业调解委员会为主战线,对重大疑难复杂纠纷采取专家“会诊”化解,实现了矛盾纠纷综合受理、就地化解的工作模式;以N个乡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调解组为主攻手,成为回应群众诉求的服务站、化解矛盾纠纷的终点站。
通过设立矛盾纠纷“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整合各方调处资源力量,大竹县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专家库”,实现了信访事项和矛盾纠纷综合受理、就地化解的工作模式,全县31个乡镇(街道)矛调中心和县级矛调中心均已全部实现规范化建设并挂牌工作。并坚持常态化村(社区)每周、乡镇(街道)每半月、县级部门每月组织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拉网式排查,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对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大纠纷进行全方位排查。
同时,大竹县进一步优化完善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推动县教科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局等行业、专业领域的主管部门分别成立行业、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推动各类型矛盾纠纷的化解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
据介绍,下一步,大竹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将矛盾多元化解工作拓展至神经末梢,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多元纠纷化解格局,全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