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农耕正当时。为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打通护航农业生产的“最后一公里”,达州市通川区人民法院于2023年初启动“司法护航保春耕”专项行动,在强化驻村帮扶、优化诉讼服务与深化法治宣传等方面持续发力,将“法治种子”播撒至广袤的春耕大地,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法治环境和有力司法保障。
心系振兴勤帮扶 “小作为”打开“大局面”
2月14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出表扬决定,通川法院联系帮扶的梓桐镇两河村获得2022年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称号;该院党组书记、院长宋健挂包帮扶的金石镇金山村荣获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充分肯定了近年来两个乡镇乡村振兴工作成效。
春耕时节,两河村的田间地头一派农忙景象,一幅幅生动的“春耕生产图”成为春色的最美点缀。在郁郁葱葱的柑橘园——“法官林”里,通川法院驻村干警正耐心指导村民除草施肥。这是两河村在通川法院党组及干警的倾力帮助下发展起来的产业,总面积180余亩,带动了全村100余人稳定就业。“大家如果买到假农药要及时向工商部门举报,统计损失……”驻村干警扎根基层多年,处理过不少农事纠纷,便在走访帮扶的过程中,结合真实案例为村民解决麻烦支妙招。
通川法院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积极响应号召、扛牢担当,连续选派优秀干警驻村开展帮扶工作,持续拨付帮扶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发展集体产业、资助贫困大学生等,并在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5方面10条具体司法服务措施,全力以赴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打好司法组合拳 涉农案件走上“快车道”
春耕时节正是涉农案件的高发期。通川法院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将拓展办案“绿色通道”、巡回审判等作为突破口,让涉农案件办理走上“快车道”,有效降低村民诉讼成本,力求不负农时、不误春耕。
“这样立案省力又省时,太方便了!”3月28日,青宁镇的村民王某和李某通过手机操作“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成功网上立案3起。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指尖诉讼”“微法院”“云上法庭”大放异彩,涉农案件网上立案率、“云上开庭”率同比分别增加23%、19%,极大减轻农民讼累。
为高效办理涉农案件,通川法院落地了不少实招妙招。除立案、审理、执行环节外,将涉农案件的调解、保全、鉴定等均纳入“绿色通道”范围,做到从优从快、专项立案、专项分析,实现全流程、各环节畅通无阻、便捷高效。同时,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相邻关系、农药种子购销等高发案件作为重点,持续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繁简分流,真正做到诉前与诉中两大环节同步发力、有序衔接,高质高效办理涉农案件341件,让群众少跑腿、少花钱,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春耕生产中。
“前些年我在外务工,将家里的几块地免费给老王耕种,现在我回来了,他竟不将土地还给我,还要继续耕种,我要被气晕了!”2月7日,安云人民法庭到当事人家门口巡回审理一起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积极释法析理、疏导情绪,令王某幡然醒悟,并促使双方就已耕种的青苗达成调解协议,从立案到结案仅用时1天。阳春三月,在生机盎然的乡村里,总能看到法官们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送达、调解、审判、执行的身影,将诉讼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更将司法的温度送到了群众心坎上。
普法送到心坎上 打造春耕生产“护卫舰”
通川法院始终将普法宣传作为司法事业的重要一环,紧盯普法宣传的精度、深度和广度,全方位营造尊法、学法、懂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提高乡镇商户、农村合作社、村民等相关主体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减少涉农纠纷。
在普法内容的选取上,通川法院通过走访调研、座谈讨论、案例分析等,将土地承包经营、相邻关系、产品质量、种子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实用知识作为春耕期间普法的重点内容,灵活采用小故事、漫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制作提示卡、宣传册、宣传画7000余份,务求将当前群众最为需要的法律知识送到他们手上。
随着春耕如火如荼开展,法院干警30余人自愿组建5支宣传小分队,在辖区12个乡镇巡回宣传,大力开展送法进集市、进商户、进院坝、进田间活动16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600余份。充分发挥派出法庭、巡回办案点的基层末梢作用,抓住每一次群众“进来”和干警“出去”的机会,先后为村集体产业提供法律服务165次,向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及建议3000余人次。
为提高群众知晓度,一方面,通川法院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优势,精心选取典型案例“以案普法”,在主流媒体积极发布相关宣传稿件。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互联网+”的手段,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平台,宣传相关案例、法律知识等15次,累计阅读量128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