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通川法院北外人民法庭: 强化人民法庭作用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来源:通川区人民法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2-21 11:10:59

通川区人民法院北外法庭地处通川区城乡结合地带的凤北街道高家坝社区,现有员额法官1人、法官助理1人、聘用制书记员2人。北外法庭下辖凤北街道、磐石镇片区,辖区面积117.0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7万人,常住人口7.2万人,辖区内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工农业基础较好。

 

人民法庭作为“基层中的基层、基础中的基础”,是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是推进社会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最前沿。近年来,北外人民法庭在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的工作原则为引领,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不断提升司法为民环境,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是主动延伸审判职能,做实多元解纷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不断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一方面,推荐吸纳村社干部申请成为人民陪审员,通过陪审案件、参与调解、协助送达等内容,进行诉讼指导,让他们熟悉审判流程,增强法律知识,提升基层纠纷化解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民调解效能,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通过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的培训,切实提升人民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成效。对于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宅基地使用权、相邻关系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件,邀请镇村干部旁听庭审,配合法官开展庭外调解。

 

二是注重改善司法体验,改善司法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不断完善司法为民的服务功能,创新工作机制,助力审判增效。一方面,打破按部就班的送达方式,充分利用乡、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了解受送达人行踪和居住情况的优势,积极寻求协助和配合,以便准确及时联系上被送达人,通过夜间送达、预约送达、假日送达等多样化送达方式,大大提高案件送达成功率,缩短送达周期。另一方面,实行周末法庭、节假日开庭、巡回法庭、云上法庭等便民、利民诉讼服务措施,最大限度方便当事人诉讼,有效解决上班族、在外务工人员、企业负责人在工作日参加诉讼不便的难题,让群众感受到办案有速度、有力度、更有温度。同时,与相关部门积极协商沟通,推出农银“e缴费”平台,具备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在线缴纳诉讼费功能,当事人不需要支付任何手续费,只需手机扫码,就可直接支付诉讼费,实现诉讼费缴纳一“码”当先,开启了司法便民“加速度”。

 

三是大力加强法治宣传,提高法律素养涵养淳朴民风文明乡风。法庭审理的大多都是婚姻家庭、相邻关系、劳务纠纷、物业纠纷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家长里短案件,针对乡村矛盾纠纷的类型、特点,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法治宣传,促使群众尊法敬法懂法用法,促进乡村和谐、乡风文明。为进一步发挥人民法庭贴近群众的优势,方便群众诉讼,法庭在北外、磐石设置2个巡回审判点,将司法服务“下沉一线”,为当事人诉讼创造良好便利条件。依托巡回办案,把每一次巡回办案活动都当作法律宣传、普法教育的法制课堂,真正把司法的人文关怀融入审判实践。选择一些民生关切的典型案件进行巡回审理并组织社会群众旁听,如传统的赡养纠纷、邻里关系纠纷,到近年来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劳动合同纠纷、雇佣关系纠纷等,让案件审理成为鲜活的法律教材,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积极融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落实“一格一警”,逐步构建起乡村、社区联动的调解网格体系,积极参与开展“百名法官进百村百企”“我当一天网格员”系列活动,汇聚“法”“网”力量,主动提供精准法律指导和服务,增强群众法治观念和守法意识。

 

下一步,通川区人民法院北外法庭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全省中级法院院长座谈会和全市法院院长座谈会精神,按照建设西部现代化一流法庭要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持续用力提升队伍素质、夯实基础建设、创新工作举措,不断提升深度参与乡村治理的工作能力与水平,确保基层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的构建。



责任编辑:双优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