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川渝陕四地检察院召开任河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检察协作联席会议

来源:万源市检察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1-07 12:47:28

11月3日至4日,任河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检察协作联席会议在万源召开,四川万源、重庆城口、陕西秦岭南麓地区、陕西紫阳三省(市)四地检察院聚首共商任河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检察协作事宜。达州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张盛出席会议并讲话,万源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熊江成到会致辞。会议由万源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石航主持。四川万源、重庆城口、陕西紫阳三县(市)水利(水务)、生态环境部门及河长制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各检察院检察长、分管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院领导及具体业务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赴任河流域核心场镇大竹镇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增殖放流活动。现场投放鲫鱼、鲤鱼等鱼苗30余万尾,通过放流补充和恢复生物资源群体,维护任河的生物多样性,以现场活动的方式对流域内群众进行一次生动的法治教育,提升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jpg

座谈会上,四川万源、重庆城口、陕西紫阳三地检察院会签《关于任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划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协作实施意见》,通过凝聚共识、深化协作、强化监督,形成任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合力,以检察履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各参会单位分别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1.png

会议指出,三省(市)四地检察机关及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围绕“三个深刻”做细做实任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深刻领会作为汉江最大支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的任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深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及广大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和任务。二是深刻落实任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任务。保护好任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毗邻地区检察机关和水利、生态环境等行政部门的共同职责,各部门要依法充分履职尽责。三是深刻把握任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域协作的具体要求。川渝陕毗邻地区检察机关和有关行政部门要增强责任共同体意识,进一步统一执法司法标准,逐步构建起“信息互通、线索互移、办案互动、经验互鉴”的协作配合工作机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png

会议强调,要综合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坚持打击与保护并重,努力实现惩治犯罪与修复生态、纠正违法与源头治理、维护公益与促进发展相统一,推动构建精准化打击、多元化监督、专业化办案、社会化治理、法治化服务相结合的全方位工作格局;要坚持严格依法履职,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影响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规范化和生态环境治理法治化水平;要坚持司法保护和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并重,既要严守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又要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产业的培育;既要严惩违法犯罪、把生态环境守护好,也要激发市场活力、把经济发展盘活,提升社会化治理效果;要监督与支持并重,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充分尊重行政机关公益保护的主体地位,把行政公益诉讼作为协同政府治理社会公益难题的重要途径,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监督效果。

2.png

会议要求,要在统筹工作落实上,做到上下“一盘棋”。要讲政治、顾大局,牢固树立区域内“一盘棋”理念,主动向党委、人大和上级检察机关请示汇报有关重大事项,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机关协调指导,最高标准做实做细具体工作;要在完善工作机制上,求出最大“公约数”。要深入落实本次联席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跨区域检察工作情况通报、案件协查、工作会商等机制,解决好线索移送、案件管辖、法律适用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固化经验做法,加强业务交流、人才培养、课题研究、科技赋能,促进协作提质增效;要在执法司法办案中,画出最大“同心圆”。主动与区域内各地各级法院、公安及行政部门加强交流协作,健全完善常态沟通联系机制,共享及时信息,努力拓展跨区域、跨系统协作“朋友圈”、凸显协作高质效,为助力任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强有力的检察保障。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参观了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





责任编辑:双优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