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川省开江县与毗邻区县共建警务合作“朋友圈”

来源:开江县公安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9-09 11:35:40

日前,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建万达开(重庆市万州区、四川省达州市、重庆市开州区)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四川省开江县以警务资源共建共用、社会治安联合管控、政务服务联通共享为导向,与毗邻区县共建警务合作“朋友圈”,实现警务无缝对接、民生服务畅通无阻和边界地区联管共治良好格局,助力国家战略落地见效。

从区域边界上破局 让平安“无界”

开江县公安局锚定万达开警务要素一体化发展方向,强化同毗邻区县警务协作力度,突破行政藩篱,健全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警务协作机制。

优化顶层设计。突出信息共享、治安联防、打击联动、矛盾联调、警情联处等方面,与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梁平区共同签订《服务成渝地区经济圈建设警务合作机制》框架协议,推动区域警务合作从临时协作、感情协作走向常态协作、规范协作,形成高位推动、多方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深化机制创新。加强协作机制配套改革,与万州区签订《跨辖区110警情一体化接转处置协议》,共用应急通信渠道,提升警情响应效率;与开州区签订《森林火灾案件侦查警务合作协议》,共护明月山绿色发展;与开州区、万州区、梁平区共同出台《区域警务合作联勤联动工作方案》,重点治理跨省道路“两客一危一货”。截至目前,共开展联合整治行动8次,查处交通违法行为200余起。

强化警力援助。任市派出所、梁平区公安局新盛派出所针对两地管辖范围广、巡逻防控任务繁重、边界区域盗窃案件频发等问题,签订《平安边界联防协议》,通过情报互通、信息共享、警力互援等举措,建立健全跨区域警务协作机制,不断深化社会治理协同共治水平。2021年以来,两地派出所共同开展安全巡逻防控8次,成功抓获1名涉枪在逃人员。

从区域民生上破题 让服务“无阻”

开江县公安局以助推经济加速发展,服务群众更加便捷为目标,通过“建平台、扩窗口、增点位”等举措,实现“服务零距离、业务全覆盖”,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以小平台匹配大需求。坚持行政管辖有界、公安服务无界理念,将解绑户籍制约加速融合作为突破口,立足职能职责,探索实施“川渝黔跨省户口网上迁移一站式办理”,取消跨省迁移需要的纸质迁移证和准签证流程,依托公安专网跨省流转审批手续、证明材料,群众办理户口迁移只需要到迁入地派出所完成,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自2021年6月以来,已成功办理川渝黔跨省户籍业务75件。

以小窗口服务大战略。以开展公安业务“就近办”微改革为抓手,在任市镇建立“公安政务服务专窗”,围绕“就近办、一站式”办理要求,开设“川渝通办”“全县通办”户籍专窗,下放全国异地身份证、省内异地身份证办理和“车驾管”业务审批等10余类行政审批权限,惠及开州、梁平、开江三地周边20万余名群众。

以小支点凝聚大合力。以“公安业务多设点,方便群众少跑路”为目标,在开江县新吉益4S店开设“车驾管”服务窗口,为群众就近办理驾管业务,实现买车、上牌、选号一次性办结;在城区新增摩托车考场、小型汽车考场2个,形成15分钟“驾考服务圈”,结束群众长途寻考历史;在全县13个乡镇(街道)建立警保联动服务站,授权开通补换领证、临时号牌申请等业务,将便民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最后一公里”。

从区域安全上破茧 让合作“无间”

开江县公安局突出警务“地、人、事”等重点难点要素,强化联防联打联治,共同密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缝隙的平安建设网络,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突出联防管住“地”。与重庆市开州区、梁平区公安机关共建“信息联通、应急联动、防控联勤、技能联训、支部联建”的“五联一体”勤务联动机制,对交界区域内存在的治安热点问题和重大治安隐患开展集中行动,形成规模治理效应,最大限度提升边界地区治安管控能力。

重视联打管住“人”。建立跨区域案件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侦查经营、布控抓捕、办案取证、逃犯缉捕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凝聚案侦最大合力。定期开展跨区域联合整治,加强排查边界地区矛盾纠纷、治安隐患。今年以来,联合重庆市开州区、梁平区公安机关打击电信诈骗、“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合作办理案件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人,缴获毒品4.9公斤。

强化联治管住“事”。为破解区域交界地带交通执法管理难题,联合开州区公安机关狠抓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共同开展交通安全整治“百日行动”,对面包车、摩托车超员和非法载客等违法行为开展集中整治。今年以来,开江、开州两地联合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428起,交通事故和经济损失同比下降16.7%、34.3%。


责任编辑:双优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