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今年你家青花椒长势怎么样呀?一会儿咱俩一起下地去看看。”
“老乡,子女在外还好吧?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家里有困难要跟我说哦!”
“婆婆,你那风湿腿好点没,最近下雨天气多要注意身体哟!”
“嘿!龙娃儿,你去地头做活呀?太阳大注意防暑哈!下午记得来我办公室领点农肥,顺便来喝口水。”
走进达川区虎让乡玉皇村,田间地头哪里都能听见这个人熟悉又洪亮的声音,他就是我们驻村工作队队长周书记,乡亲们亲切地称他——“大嗓门书记”。
和周书记的相识要从我加入驻村工作队说起。2018年6月,我受组织选派到虎让乡玉皇村参加驻村帮扶工作,没有乡村工作经验的我既激动又担忧。激动的是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可以用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担忧的是自己是否能快速适应乡村环境,得到乡亲们的认可。幸运的是,我在工作队遇到了周书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道让乡山峡村到虎让乡玉皇村,这个满脸朴实目光却始终坚毅的老同志已经扎根乡村7年,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干在一块,他是虎让乡玉皇村村民们的贴心人,也是我驻村工作路上的好榜样。
聊村情,解民困,“有事您说话”
总是挂着一张笑脸是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办不好的事”,这是周书记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他告诉我,进了村,就得第一时间转变工作角色,基层工作不好干,得用心干,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事是一点点干成的,要真正做到用脚步丈量村情,用真心纾解民困。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坚持带着我们走进每一户群众家中,聊家常、谋思路,和群众打成一片,“要对群众家里的情况比自己家里都清楚,这才算搞好基层工作的第一步”。
“周书记老来,现在他刚走到我家坡下那个土坎,我女儿就听到说话声,就知道是她周伯伯来了!”说起周书记,村民张大富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带着满脸笑容。我刚到玉皇村时,就听同事说起过张大富这个人,体弱多病,子女长年在外务工,想自力更生发展产业又缺乏相关技术,一直靠着微薄的收入过活。周书记跟我说:“老张是个能干人,我们得帮他一把”,就这样,他带着我成了张大富家的“常客”。通过积极与相关机构联系,我们帮助张大富联系劳动技能(水电工)培训,取得劳动部门认可的资质后又介绍他到深圳得一家企业务工,薪资收入倍增,提前过上了小康生活。
2018年3月,养殖户周建华养殖的鳝鱼出现疫病,我考虑再三,还是将该情况报告给了因工受伤在家养伤的周书记,不出所料,他在批评我没有第一时间向他报告的同时急得立马返岗,组织驻村工作队协助村委迅速联系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技术人员,拄着拐棍带着他们到现场察看疫情,经过专家会诊后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治疗疫病措施,解决了燃眉之急。
在道让乡扶贫期间,当地山峡村由于历史地理原因,出行难、吃水难,信息闭塞,周书记带着驻村工作组的同志们四处走访了解情况,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前前后后跑了不记得多少次,最终为村上筹集到资金190余万元,硬化公路5余公里,新建人饮工程3处,帮助全村70户家庭解决了饮水困难,同时还联系修建了手机信号塔,实现了全村手机信息全覆盖。
化纠纷,促和谐,“调解我在行”
1999年从部队退役后进入法院,一路担任书记员、执行员、法官助理,周书记有着非常丰富的办案经验,是干调解工作的一把好手。受他的影响,我逐渐认识到调解能力是助力驻村工作者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驻村以来,我跟着他调解了村里大大小小的纠纷几百起,每次看到矛盾双方握手言和的场景,我都会为自己这个“调解员”感到骄傲。
村民李某银与李某东系堂兄弟,两人因田边柏树的归属一直未明确而发生纠纷,该柏树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在李某东的田边和李某银的屋后之间,双方都不能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该棵柏树的权属问题。今年2月,李某银在未通过李某东允许的情况下砍了那棵柏树,这一砍也砍掉了二人的兄弟情谊,双方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可谓剑拔弩张,周书记得知后,便同村支两委一起就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解,通过走访一些知情人士,就化解矛盾的原则找双方当事人进行多次协商并释法明理,最终李某银给李某东接受了调解,就砍伐该柏树补偿了200元,至此该事进行了妥善处理。
“周书记,面对村民这些矛盾纠纷,你去调解的时候心里就没有一点犯怵吗?”我在听他云淡风轻地说这些故事时不禁发问。“怕啥?群众的事还不是我们乡村工作者的事,你家里有事你能溜边吗?那肯定得上呀!”“这么多年的法官助理可不是白当的,干群众调解工作也算专业对口了!”
谋发展,助振兴,“增收交给我”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抓好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是助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的重要保障,山峡村和玉皇村的集体经济一直是薄弱环节和短板,为了兑现对乡亲们的诺言,驻村工作组多次联系农业专家,并在广泛征求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谋划村产业发展,而周书记则一直奔走于田间地头,弯下腰和乡亲们吃在一起、干在一起。“丰收不必分我半分,这些活儿也该有我的一份!”
通过不断地走访调研,村里找准了青花椒、二荆条、柑橘等产业项目:通过推动发展青花椒产业300余亩,成立青花椒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现年产值可达5万余元;通过村集体统一种植+农户分散种植的方式,发展二荆条产业合计50余亩,可实现增收10余万元;柑橘一直是玉皇村的传统产业,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品种老化,今年初,通过联系农业农村局专家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并召开技术现场会的方式对品种进行了品质提升,预计今年可增加产值10余万元。
号角已吹响,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批批驻村工作者见证了美丽乡村的变化,道路变平坦了、网络信号满格了、自来水通了、住房变美了、村民笑得更灿烂了……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攻坚精神历久弥坚。在接续乡村振兴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同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散发热情、贡献力量,做好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续写好乡村振兴新篇章,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