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达州:千年积淀达州茶 新式茶饮领时尚

来源: 作者:邹双优 发布时间:2022-08-05 14:59:05

b5ddf5c7f29f6bbda76365d0d8de312.jpg

日前,“2022年达州市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巴山青’新式茶饮发布暨巴山青茶产业学院成立大会在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这标志着千年达州茶业将开启新篇。

达州地处群峰竞秀的大巴山腹地,位于神奇的北纬30°绿飘带上,坐拥“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的独特品质,素有“中国十大茶乡”之美誉。达州是我国的古老茶区,种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便是西北茶马古道上的生命之茶。《华阳国志·巴志》记载,3000多年前周武王时期,达州茶叶便已成为当时的“贡茶”。“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上,更是称赞达州茶叶“好茶,好茶!”。

步入新时代,达州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做优茶基地、做大茶企业、做响茶品牌,茶产业已成长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目前,已建成基地规模上万亩精品茶园6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全市茶园总面积34.1万亩,年产干毛茶1.3万吨,实现综合产值超43亿元。

近年来,达州市大力实施品牌兴茶战略,以作响品牌为目标,形成以品牌撬市场,以市场促生产,以生产提效益的发展思路,全力实施“面上提质+单品突破”发展路径,不断擦亮“巴山青”品牌名片,引领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7月7日巴山青第一次“抱回”第十一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金熊猫奖,17个茶业单品获得金奖,四川国峰农业开发公司的“‘国礼’白茶”和四川巴山雀舌名茶实业有限公司的“巴山雀舌牌众妙绿茶”入选第一批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

达州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处于北纬30度的“黄金产茶带”,是全国三大“富硒”农产品产区之一、四川省唯一的天然富硒区,茶叶硒含量在0.24-0.67微克每克间,是人体健康所需的最佳范围,深受消费者喜爱。达州茶叶主要分布在大巴山南麓海拔600-1200米的缓坡山林中,“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的独特环境铸就了“富硒、高山、有机”的独特品质,多次在国际茶叶比赛上获得金奖。“万源富硒茶”、“宣汉漆碑茶”和“大竹白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大竹白茶”还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储农业、秀岭春天、巴蜀玉叶等6家企业茶产品获12个绿色、有机茶产品认证。

据了解,近年来,达州始终立足时代发展需求,坚守渠道终端拓展、消费场景构建和品牌年轻化策略,聚焦年轻消费者和Z时代(网络流行语,意指新时代人群)核心人群,打造属于Z时代的“巴山青”。此次“巴山青”新式茶饮发布会的重点大竹白茶冻干闪萃茶粉,便是“巴山青”首批授权企业四川竹海玉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浙江杯来茶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针对新时代新消费场景的科技新茶饮。据竹海玉叶公司董事长廖红军介绍,自己经营茶企多年,一直在谋求新的发展,想通过创新科技把小茶叶做成真正的大产业。去年,因为机缘巧合认识到浙江杯来茶往科技的李阳,共同研发一年,两家企业方在今日推出大竹白茶首款科技新品冻干闪萃茶粉。

说到决定与竹海玉叶合作的原因,杯来茶往总经理李阳有自己的看法,作为一个热爱茶文化的年轻人,长期以来,她脑子里就有一个想法,通过研究新式茶饮赋能传统茶行业,让更多人爱上中国好茶,为此,她一直在寻找好的原料。直到去年,她遇到竹海玉叶公司董事长廖红军,了解到大竹白茶具有高氨基酸、高鲜爽度、生态健康的原料优势,双方很快就达成了联合研发新产品的合作协议。此次杯来茶往联合竹海玉叶推出的大竹白茶冻干闪萃茶粉,可以做到自由调饮、三秒速溶。李阳相信,此款大竹白茶科技新品的推出,符合未来市场发展方向,一定会大受年轻群体欢迎,让更多人爱上大竹白茶。对此,廖红军同样十分期待!他说:“冻干闪萃茶的推出,让我们大竹白茶的生产从此不再局限于春茶,现在夏茶秋茶我们也都可以利用了,这使得我们茶叶的产量从原来的2万斤提升到现在的4万斤,产值预估也能翻一番儿。”

据介绍,达州正通过创新开发新式茶饮产品,不断满足用户“健康、时尚、方便”的消费需求,不断推动“巴山青”茶实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功能创新”,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优化结构、强化动力转换,实现达州茶叶发展方式从增量扩面粗放增长型向提质增效集约增长型转变,达州茶产业结构正从以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深度调整,发展动能正从传统单一春茶增长点向春茶夏秋茶双向发力增长点转变。万源红茶、渠县花茶、开江老鹰茶,大竹白茶新式茶饮等系列产品已投放市场,力争到2025年,实现茶产叶综合值达100亿,品牌价值达5亿元。

(邹双优)


责任编辑:双优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