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竹县以争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为目标,积极探索“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坚持政治引领,抓党建强基,凝聚市域社会治理最大合力。在全县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6名“精兵强将”组建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专班,31个乡镇(街道)和54个成员单位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切实构建纵向到底的领导体系。全覆盖配备乡镇(街道)政法委员、村(社区)治保主任,全面落实“警格+网格(一村一辅警+一村一网格员)+N”。同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每月开展对全县所有部门、乡镇(街道)的平安建设满意度测评及电信反诈、信访三项工作的考核通报,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推动全县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负主责、深入抓,其他领导“一岗双责”、协调抓的齐抓共管格局。
坚持法治保障,抓学普用法,增强市域社会治理最高定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发挥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组(楼栋)“4级”群众服务群作用,以竹之声宣讲团、青年讲师、政法干部、法学专家等为宣传骨干,先后举办“4·15”国家安全日宣传暨国家安全宣传月,12·4宪法宣传日等各类法治宣传、法治讲座活动100余场次,法治文艺演出10余场,发放法治宣传资料60万余份,解答咨询近10万人次,辐射教育群众逾60万人次,广大干部群众法治意识得到有效提高。通过建立健全信访、安保、维稳等11项制度,大力推进信息网络、自然资源、住建、金融、环保、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治理,依法打击惩治黄赌毒、盗抢骗、侵害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并以开展“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和“万案大评查”等行动为契机,规范执法态度,提升执法水平。
坚持德治教化,抓宣传引导,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最佳动力。突出德治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教化作用,强化感恩奋进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家风家教建设,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感恩奋进事迹评选活动,组织各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感恩教育演讲下村下乡200余次,利用农民夜校、村民会、院坝会、文艺汇演、志愿服务、专题读书班等形式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以弘扬教老爱亲、诚实守信、勤俭节约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结合民情民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道德约束作为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升群众思想素质,树立良好社会风气,不断推动德治社会建设。
坚持自治强基,抓机制补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最强内力。推行“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民事民决”的基层自治理念,建立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建立村(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监事会等自治组织。持续推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信访办、应急办等多部门一体化运行,在重点打造石河镇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着力构建以党委政府牵总、便民服务中心与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横向协同、N个职能部门上下联动、网格警格融合形成最小工作单元为主要内容的“1+2+N+单元”基层治理新模式。建立完善“一站式”服务阵地,建立村民代办点324处,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线下跑”为“线上跑”,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为服务群众“零距离”。
坚持智治支撑,抓改革赋能,激发市域社会治理最美活力。大竹县在着力优化社会治理中,逐渐摸索出了“智治大竹”的全新路径。通过聘请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规划《大竹县“十四五”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规划》。目前,全县规范化建设乡(镇)综治中心31个,村级综治中心218个,社区综治中心106个。全面推动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17个乡镇实现了与便民服务中心联合办公;“天网”“雪亮工程”“慧眼工程”“智慧小区”等“8类平台”整体接入综治中心,实现了综治中心“一站式”指挥平台功能建设。推进智慧法院、智慧检察、智慧公安、智慧司法等建设,成功搭建“警保车驾管”“警邮网点”“机动车企业登记”等服务站点。辖区居民户籍业务实现“一窗通办”“微户政”,立案、送达等“线上”模式为群众节约办事时间80%以上。
(黄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