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动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部署,积极回应广大农村居民司法需求,推动基层社会乡风文明建设,达川区法院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基层司法供给,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将优质贴心的诉讼服务送到人民群众身边。
该院管村法庭负责达川区铁山以西管村、大堰、赵固、虎让、米城、堡子等乡镇案件,法庭部分地区山高路远,辖区面积300余平米、14万余人口。为切实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该法庭坚持“三便”原则,扎根基层办实事,主动作为解民忧,用心司法为民得到当地群众点赞。
撤庭不撤服务 巡回审理更贴心
因年度案件量较少,经全省法庭优化布局调整,达川区最高海拔、距城区最远的堡子镇撤销法庭设置,纳入管村法庭辖区。考虑到堡子及周边地区山远路远,老百姓出庭应诉不便,管村法庭落实“撤庭不撤服务”承诺,坚持堡子片区案件巡回审理,把法庭搬到老百姓家前屋后,切实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春节刚过,管村法庭张法官又在堡子镇巡回审理了一场离婚纠纷。常年在外务工的吴某着急节后外出,与妻子李某因感情不和坚持离婚。张法官了解到李某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出庭应诉舟车劳顿多有不便,于是,开年上班第三天,专门来到堡子镇审理了此次离婚诉讼。庭审结束后,吴某和李某不约而同地对张法官上门办案的贴心举措握手称赞。
守护乡风文明 庭前调解更尽心
平安和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人民法庭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窗口,不仅承担定分止争职能,更肩负帮助人民群众妥善处理邻里关系,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责任。管村法庭以案结事了人和为目标,利用庭前调解工作,积极弘扬敬老爱幼、诚信善良公序良俗,推动良好乡风文明养成。
管村法庭张法官近期处理一起特殊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件,庭前调解起到化解矛盾关键作用。3名当事人均已年过六十,因邻里琐事发生口角乃至抓扯,致原告七十九岁老妇潘某受伤住院,于是将二被告起诉至法庭。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张法官意识到要真正化解三位老人的矛盾,解开心结远比强行判决更有意义。于是,做了大量庭前工作,分别走访,与老人亲友逐一谈心。起初,三位老人及家属态度强硬,还把气撒在法庭工作人员身上。在张法官耐心的倾听,从情理、法理多角度共情调解后,三位老人均认识到了自身的冲动和问题。在法庭送达开庭传票时,均表示愿意接受法庭的调解。
依靠群众智慧 以案说法得民心
人民法庭设在基层,只有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依靠基层,争取群众支持,才能把人民法庭的乡土优势、法治优势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统一,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管村法庭坚持以案说法,充分发挥法律教化作用,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得到群众支持肯定。
在办理符某、兰某等五人诉付某劳务合同纠纷五案中,因付某常年外出打工无法联系致使案件一筹莫展,为保障农民工流汗不流泪,管村法庭走村串户,主动前往付某户籍地所在村委会调查了解情况,并通过张贴公告的方式向其送达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在村委会门前,当地群众自发聚集在一起,听了法庭工作人员介绍案情后,村民们纷纷谴责付某拖欠民工工资的行为。法庭工作人员同时向村民们宣传了相关法律知识,对外出务工的法律风险进行提示告知,受到村民欢迎。就在法庭人员离开不久,村民们口口相传,“玩失踪”的付某竟然主动联系上了法庭工作人员,并表示已经向五位原告支付了部分款项,原本一筹莫展的群体案件因为群众的力量取得重大进展。
(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