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不是法官,但也不是纯粹的法官助理,她们除了协助办案,就在诉讼流程的第一站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用勤奋帮助法官把法治的晴空擦拭得更明亮,用笃定去打开诉讼参与人一扇扇冰冷的心门,她们需要流更多汗水,也需要一颗温暖的心,她们大多豆蔻年华、风华正茂,她们大多是责任过硬的巾帼豪杰,杨华就是其中一员。
追梦之路,与法同行
每个人都有侠客梦。杨华,这个看起来内敛、文静的女孩也怀揣着侠客梦,期待侠客行,她内心坚定,赤血热忱,她希望用坚定而温暖的双手将公平和正义传递给每个人,让坏人不敢肆无忌惮,让好人能够幸福平安。
用法律守护公平正义,这成了她的人生信仰,但阴差阳错,她在2013年毕业后进入了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与梦想若即若离之际,那朵虽不显眼,但弥漫馨香的法治之花越发灿烂,牵引着她的法律梦。顺从内心的召唤,辞职,2018年9月,通过四川省法检系统公务员考试,她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渠县法院。
为民之情,责在心中
进入法院后,她第一时间到基层法庭工作。在清溪场法庭另两名同志的热心帮助下,她迅速转变角色,很快熟悉了法官助理的工作。三个月后,岗位分配,她调整至立案庭。除了完成法官助理常规工作外,她作为立案窗口工作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来访接待、接收材料、登记立案。
面对当事人的咨询,她总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法律规定,始终做到耐心倾听、细心解答。同时接待多个当事人,她总能忙而不乱、从容不惊,有序指导当事人填写资料、补正材料。个别当事人不理解、有情绪,她总能换位思考、重拾心情。
一天早晨,她正在做工作准备,一对夫妻走过来:“请问执行局在哪,法官通知我们来拿房产证,接房这么多年都没有办下来的证,法院给我们办下来了,感谢你们!”当天,她在朋友圈中写道:“原来我们干的工作真的很有意义”。
事业之路,重在坚持
2019年,全省法院重点推进“六个实质化”工作,立案庭独占两个任务,即“诉源治理实质化”和“诉讼服务中心实质化”。面对重任,她主动出击,协助庭长起草实施方案、推动落实、总结汇报、查漏补缺……
建设诉讼服务“一平台九系统”,需要建机制、定规则、推运用,九月底前必须完成。她加班加点,梳理渠县法院诉讼服务的已有机制规则,上传至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需要创新探索的,她查阅法律法规、深研指导意见、广泛学习借鉴、多途径听取意见形成建议方案、推动实践运用。2019年9月底,渠县法院顺利完成13项机制、17项规则完善和运用,诉服指导中心信息平台建设得分一直名列全市前茅。
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是方便基层矛盾纠纷联合化解的信息化平台,其推广运用非常必要。对接、调试,调解机构的导入、调解员、法官的录入,她一项一项摸索、一个一个问题地解决,2019年12月,渠县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法院调解工作室,成功运用该平台远程调解首例民事纠纷。平台持续在全县推广,方便了群众解决纠纷,也促进了司法、行政、基层自治组织联动化解矛盾。
创新之树,根深叶展
来到立案庭,她才发现立案不只是收收材料那么简单,案件的管辖、案由、法律关系、证据等等,在当事人面对面的咨询中,都需要准确快速的回答。给当事人正确的指引,群众少跑冤枉路,少花冤枉钱,考验着立案干警的能力和水平。
纸上得来终觉浅,光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杨华不满足于现有知识,利用8小时以外的时间,不断钻研学习,研究案例法条,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她撰写的论文《乡村振兴中法治文化的生成逻辑和实现路径》在四川法治文化论坛中获奖,普法宣传稿件多次被四川法制报、四川法制网刊登。
入党之誓,危难不改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渠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暂时关闭。按照全国法院隔离病毒,但不隔离诉讼服务的要求,渠县法院诉讼服务一直在,杨华同志一直在。
叮铃铃……杨华快速接起电话,“您好,这里是渠县人民法院立案庭,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您按照刚才交流的,把基本资料准备好,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四川微法院”立案....”。杨华详细告诉每位当事人需要准备的资料,然后一步一步引导使用微法院远程立案。电话咨询、审核网上立案、案件录入、电子送达、案件流转……这就是她忙忙碌碌的抗疫一天。
她说,一名党员,越是在这特殊的时期越要干好工作,给群众暖心的诉讼服务。
“坚守战“疫”一线的环卫工人,工作辛苦、风险大,需要我们的支持和关爱”讨论三.八节活动时,杨华建议。随后,她与几名女干警一道,走上街头,为老大爷、老大娘送上口罩和手套。她说,感谢您,为我们负重前行的可敬的人!我也来为战疫尽一份微不足道的力。
“我剑,何去何从;我刀,划破长空”。用正义的刀剑划破虚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需要无数辛勤的汗水,需要无数人笃定前行。她侠客的路才刚刚起步,但我们高兴地看到,这条路上的人越来越多!(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