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渠县召开社会治理形势分析暨平安渠县建设工作会

来源:渠县政法委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9-02 17:33:01

9月1日,达州市渠县召开社会治理形势分析暨平安渠县建设工作会,县委书记王飞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王飞主持会议。

会上,县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张洪波传达学习了全国、全省第一次扫黑除恶常态化暨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推进会会议精神。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夏华勇学习传达了县委书记王飞虎在《平安渠县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专报第71期》上的批示精神并通报社会治理暨平安渠县建设工作情况。县公安局、县委依法治办、县卫健局、县信访局等相关部门汇报了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王飞虎指出,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社会治理的部署要求,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和创新,社会治理效能逐步显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更加夯实,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增强,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呈现出了荣誉多,反响好、体系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王飞虎深入分析了我县社会治理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信访形势不容乐观,二是治安防控风险较大,三是智能智慧运用不足,四是基层基础尚不牢固,五是要素保障不够充分。要胸怀全局、立足长远,深刻领会新时期社会治理的现实逻辑和总体态势,把握实践、理论、政策“三个逻辑”,明确“四个态势”,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王飞虎强调,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全力开创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和新局面。一要坚持目标导向。以“六个渠县之治”为引领,不断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建成更高水平的“平安渠县、法治渠县、善治渠县”。二要突出精准施策。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社区吹哨、部门报到、限时销号”,切实将党的领导延伸到基层治理最末梢。深度整合力量。吸纳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不断提高社会的自治能力,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工作局面。打造特色品牌。持续深化“最多跑一地、跑一次、找一人”改革,推进7大贯通,打造新型社会治理综合体。科技支撑赋能。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治理手段,推动从经验治理向数据治理、从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转型。三要推进“大平安”建设。严厉打击电诈。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加大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力度,切实维护群众财产安全。持续整治“黄赌毒”。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出重拳、下重手打击贩毒、吸毒、制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特殊人群管控。对八类特殊人群,要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管理台账,做到“不漏一人、不落一人”。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严管重点领域、重点人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常态推动扫黑除恶。对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保持高压态势,露头就打、穷追猛打,巩固和拓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提升平安建设满意度。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平台、多渠道、多形式讲好平安故事,提升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和群众对政法综治工作的满意度。四要强化组织保障。人力保障。配齐配强辅警力量、人民调解员、社区禁毒志愿者等队伍,积极推行网格员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建设,建立城区乡镇(街道)网格管理分中心、村(社区)网格管理站。经费保障。加大对上争取和财政预算,足额保障社会治理工作经费。技防保障。推进“雪亮”“天网”“慧眼”工程“三网合一”,全面提升装备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机制保障。要善于运用“大数据”分析社会治理形势,按月发布平安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分析报告,通报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逆排名”,以问责到位倒逼责任到位。队伍保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过硬”的要求为总遵循和根本抓手,持之以恒抓好自身建设,做到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主动担当、忠诚履职、务实作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渠县凝聚强大合力。

王飞要求,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认识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认真排查,做好化解。要强化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坚持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确保排查化解工作取得实效。要完善机制,压实责任。要强基固本、夯实基础,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为我县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夏华勇、张洪波、董中平、钱文军等县领导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李位川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