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达州大竹县全力提升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

来源:大竹县委政法委 作者:张军 肖烈 发布时间:2020-06-04 16:53:19

今年以来,达州市大竹县积极落实省、市平安建设相关工作部署,结合实际、不断创新举措,通过召开专题推进会、部门联动、警民大巡逻、自媒体全覆盖、 推送平安建设信息等“五大举措”,全力提升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

大竹县为确保提升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工作取得实效,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魏辉才任组长,副县长、公安局长刘保华为副组长,全县深化平安大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提升群众平安建设满意度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统筹全县提升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具体工作。

5月20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魏辉才组织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县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召开专题推进会,会上主要围绕“六个提升”(即提升群众对当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评价、提升群众对当地治安巡逻情况的评价、提升群众对当地解决矛盾纠纷工作的评价、提升群众对当地排查整治突出问题工作的评价、提升群众对当地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评价、提升群众对当地政法机关或政法队伍执法工作的评价),进行了精心部署推动,压紧压实了工作责任。

图片1.png 

县政协充分利用“有事来协商、微协商话民生”平台,积极畅通群众参与平安建设渠道;县委组织部借助“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契机,梳理汇总了涉及平安建设方面的事件,并责成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倒排工期、逐一解决并沟通回复,进一步提升了群众满意度;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围绕围化解老矛盾、预防新矛盾重点,开展了一次集中排查化解,对能够化解的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对一时难以化解的,积极做好了疏导解释工作,落实了跟踪化解措施;所有乡镇(街道)召集村(社区)干部,及时传达了提升平安建设满意度会议精神,要求对重点人员、重点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处理,最多程度获得群众的认可和理解。全县各地各部门在各自系统、各自行业抓好了深化平安建设提升群众满意度各项任务的落实,同时大家又合作互通共享,形成了工作合力,切实增强了平安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有效性,努力营造了更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全县充分发挥 “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精髓,结合各地实际,依托村社干部、单位职工、网格员等八支群防群治队伍,在公安派出所干警的带领下,在重要路段、重点时间开展警民大巡逻。“到处都能看见带红袖标的人员和警灯闪烁了,感觉坏人都不敢露面了,太有安全感了”家住东湖湾的居民沈先生感慨的说到。

“12340是四川平安建设民意测评电话,如果您有幸接到此电话,请耐心接听,并对大竹平安建设做出满意评价,感谢你的大竹平安建设的支持,让我们一起为大竹加油点赞哦.....”县电视台、政法委抖音公众号、大竹发布、掌声大竹、大竹声音、网格员朋友圈、居民小区业主微信群、全县各地机关单位工作微信群到处都在播放宣传短视频及平安建设宣传链接,播放量和点击率创历史新高。全县所乡镇(街道)、村(社区)、居民家门口随处可见宣传横幅和宣传单,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宣传资料约20万份,悬挂宣传横幅4000余条。确保了平安建设满意度提升工作进入了竹城千家万户,实现真正全覆盖、无死角。

近期,很多大竹群众都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当您接到“028-12340”的来电时,恳请您积极配合省社情民意中心对大竹县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的调查,耐心听完提问,并给予客观、公正、认可的评价。大竹是我家,平安靠大家!竹乡人民赞大竹,大竹明天更美好!(中共大竹县委政法委员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免费将此条短信推送到了他们所有的客服手机中,同时计划实施为期3个月的触发式推送服务,确保进入大竹的群众都能知晓大竹正在全力提升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

大竹县将紧紧围绕提升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工作目标,扎实推进“五大举措”,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群防群治、整治治安突出问题、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规范执法司法工作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采用全覆盖、立体化、持续化地宣传平安建设举措,将以“不破楼兰终不还”得决心和气魄,确保平安大竹建设满意度在上新台阶。(张军 肖烈)


责任编辑:唐方琼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