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川省巴中市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

来源:巴中市依法治市办供稿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1-27 20:12:45

2023年,四川省巴中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省市委法治建设决策部署,全面实施“两规划两方案”,扎实开展法治攻坚“十大治理”和法治惠民“十件实事”,切实解决法治建设“十个具体问题”,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为民利民、便民惠民,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坚持政治统领,牢牢把握法治巴中建设正确方向。

持续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市委书记、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主任何平主持召开五届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情况汇报,开展2022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对2023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作出周密安排部署。出台《中共巴中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3年度工作要点》《中共巴中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3年度工作任务台账》,采用“责任制+清单制”的形式,细化年度工作任务175项,逐一明确协调推进机构、责任单位、牵头领导、完成时限等,逐级压力传导,层层推进落实。进一步健全乡镇(街道)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市139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全面依法治理委员会,依法治理办设在党政办,政法委员兼任办公室主任。

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健全公平竞争制度体系,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着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推广“法治跑团”,在全市搭建起“1+2+3+N”的服务体系,全过程服务项目招引74个、新注册市场主体1500家、新升规入库企业64家。持续开展“法企共建”“法治体检”等专项行动,组织专家团队先后对106家民营企业进行“法治体检”,110名法官与市、县(区)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络服务。严格落实“企业宁静日”“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备案制”等制度,涉企检查数量同比下降20%。深化行政处罚“首违不罚”审慎监管,先后发布三批256个“首违不罚”事项,涉企罚款案件数同比下降15%、罚款金额同比下降20%。依法慎用强制措施,涉企拘留、查封、扣押、冻结等大幅度下降,企业违法违规、劳动纠纷等案件同比下降43%。

坚持系统观念,纵深推进全面依法治市重点工作。

地方立法不断加强。出台五年立法规划,明确6件立法选题、4件立法调研课题。印发《巴中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立法计划》《巴中市人民政府2023年立法计划》。公布施行《巴中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巴中市乡村清洁条例》在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表决通过,2024年1月1日施行;《巴中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草案)》起草完成;《巴中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恩阳古镇保护条例》《巴中市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保护条例》立法调研工作深入开展。

依法行政扎实推进。出台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及台账,召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会,各项工作周密安排、高效推进。印发《关于全面推广应用“法治账图”的通知》,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70个“一件事一次办”办事流程,办理提速60%以上。从严开展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审查(审核)各类决策和文件157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出台全市“不予处罚、免于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从重处罚”五张清单,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持续健全行政复议机构运行机制,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审理行政复议案件167件。规范和加强行政应诉工作,制定出台《巴中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办法》,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9.5%。

公正司法全面深化。开展民商事“一升两降”、刑事“三评两转一提升”、行政“一联席二联动两个100%”审判质量专项活动,制定《关于推进家事案件专业化审判的实施办法(试行)》《民事管辖权异议案件审理中存在相关问题的解答》《关于审理开发商逾期交房和逾期办证违约责任纠纷疑难问题的解答》等办案指引。构建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有机衔接机制,出台《巴中市不起诉案件刑行衔接工作实施细则》,开展行刑衔接专项清理,相关工作经验获最高检肯定。扎实推进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规范化实质化运行,纠正侦查活动违法244件。开展跨县区社区矫正交叉巡回检察,发现并整改问题11个。建立“执行110”与“公安110”数据联通合作备忘录,在全省率先推行“法庭+派出所”联合执行,沙溪法庭建成全 国首家人民法庭执行指挥中心,经验做法被最高人民法院推广。

法治社会加快建设。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出台《2023年巴中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2023年“法治巴中行”一月一主题活动工作方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3000余场次。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川陕根据地博物馆作为全省唯一被命名为第四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川陕省苏维埃法令条例、川陕省恩阳县苏维埃革命法庭旧址、太平红军粉壁墨书文献、“平分土地”红军石刻标语等4项红色法治文化遗存被纳入省级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居全省首位。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市、县、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全覆盖。深化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新创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个,巴中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增省级“枫桥式司法所”4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3个。

坚持强基导向,全面推动基层依法治理提质增效。

创新“三述模式”,全面落实年终述法制度。一是抓关键少数“集中述”。2023年5月30日,市委书记、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主任何平主持召开五届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江县委书记李玉甫、巴州区区长王俊霖、市综合执法局局长吕国梁现场述法,接受市委书记点评,接受人民群众检阅。各级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根据需要,确定下一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同级党群和政府工作部门及中央、省驻地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委员会会议上现场述法,其余单位主要负责人书面述法,所有述法报告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让领导干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找到差距与不足,避免交差思想、应付心态。二是向基层延伸“逐级述”。各县(区)按照属地管理、辖区管理原则,组织县(区)级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法,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向乡镇(街道)党委述法,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乡镇长和县(区)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县(区)党委述法,派出机构主要负责人向县(区)委书记直接述法的模式,实现述法主体向下延伸。三是重全员覆盖“系统述”。群团组织和中央、省驻巴单位全部纳入述法主体,其党政主要负责人参照党委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述法要求开展年度述法工作。中小学校、医疗卫生单位、国有企业等述法评议工作由系统管理部门教体局、卫健委、国资委等参照“系统述法”,在参与主体上确保全员覆盖。

开展“三十活动”,着力解决突出法治问题。一是推动解决法治建设“十个问题”。全面推广应用省委“1+8”示范试点成果,推动解决党政重视不够、群众参与法治建设积极性不高、地方立法质量不高、合法性审查(审核)不严、业务与法治结合不紧、行政裁决运用不足、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畅、生效判决执行难、法治宣传教育实效不高、依法治市考评量化不细等十个具体问题。市委召开推动解决法治建设十个具体问题现场推进会,印发《巴中市推动解决法治建设十个具体问题工作导引》,研究梳理出52个具体问题表现,针对性地提出67项解决措施,靶向施策、精准发力,以点带面促进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整体提升。二是扎实开展法治攻坚“十大治理”。坚持系统、依法、综合、源头治理总体思路,针对全市不文明、不诚信、不和谐、不公平、不安全等突出问题,立足社会关注痛点堵点,持续围绕交通、安全生产、治安、金融、信访、招投标、住建、环保、劳资、食药等社会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攻坚发力,以重点领域依法治理带动全社会法治化治理水平整体提升。整治交通领域突出问题79个,排查发现安全隐患1748项,对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立案调查22件,拆除非法建设20000平方米,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罚款117.21万元。三是全力办好法治惠民“十件实事”。聚焦用法治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围绕新时代人民群众法治新需求,突出法律知识的普及、律支持和援助、法治精神的浸润,组织实施送法进课堂、法治书屋建设、法律援助、人民调解、送法治文艺下乡、“法律明白人”培养、法律顾问、法治阵地建设、企业“法治体检”、劳动监察等惠民实事,着力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中青年教师中培养法治辅导员1000余名,全市1809个村(社区)法治书屋全覆盖,开展法治文艺下乡活动180余场,新建法治文化广场、公园、长廊等30余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100余件。

打造“三个阵地”,积极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一是打造标准化“实体阵地”。全市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标准化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建成市、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6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39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809个,基本形成了“乡村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二是打造流动化“服务阵地”。组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四支队伍,形成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矛盾调解等相融互促的法治服务“移动阵地”。全市所有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培养骨干“法律明白人”7200余名;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网格,选优配强网格员13160名;完善人民调解组织2037个,配备调解员10246名。三是打造常态化“媒体阵地”。发挥新媒体普法和传统媒介的融合优势,通过“互联网+”延伸法治触角,建立全市新媒体普法集群和矩阵。开办“法治纪实”“法律知识小课堂”等电视节目,创新“五个一”微信指尖普法,持续刊播全市法治动态信息9000余条,刊播公益广告6000余条(次),推出法治案例解读800余个,官方微信、微博推送相关普法信息10000余条,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逐步形成。


责任编辑:杨海燕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