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平昌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三三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平昌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胡洲 发布时间:2023-11-21 17:34:44

一、建好“三级平台”,实现社会化服务全覆盖。一是县服务中心抓统筹。设立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配套建设饲草收储加工配送中心,坚持统筹化利用、智能化管理,有效整合宜机化耕地、宜机装备、农机操作手、农业生产资料等资源,统筹区域布局、质量标准、服务需求等,着力构建集“网格化、智能化、集约化”于一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乡镇服务站抓衔接。全县36个乡镇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站,协调辖区农机资源和服务需求,强化技术培训、服务衔接、示范引领,带动实现主要粮油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68%,高于全县农作物平均综合机械化率4个百分点。三是村级协办员抓扩面。全覆盖落实村级协办员378名,持续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宣传,抓好需求端、供给端的代办和监督,有效打通农业社会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收集处理粮油社会化服务信息172条,完成服务面积7万亩次,带动新增规模种粮0.5万亩,实现亩均种粮节本增效300元。


二、突出“三个到位”,夯实分散化托管压舱石。一是资金投入到位。坚持财政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支持、民间资金参与,严格落实政府购买服务等项目政策补贴资金,扩大无人飞机等智能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新设立农机担保贷支持政策,有效降低农业分散化托管成本。今年以来,全县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5个600万元,县属国有企业投入资金300万元,购置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30余台套;投放农机担保贷款120万元,受益农户(专合社)达3.7万户。二是人才保障到位。用好用活农民教育平台专家库专家资源和农业系统技术人员,扎实开展农机、农技、植保等业务培训,为农业分散化托管提供人才支撑。先后召开小麦机收、水稻机插秧等现场会8场次,专题培训会3期118人次,培育专业农机手360余人、农机维修人员60余人。三是监督管理到位。坚持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对全县143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涵盖农事服务收费标准、作业流程及农机装备“购、销、用”等全环节的监督管理,积极培育省、市级重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其规范运行,确保农业分散化托管提质增效。全县规范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12个,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抽查、巡查10次,核查补贴农机具104台,检查农机产品及零配件销售门市11家,依规清理和公告作废变型拖拉机516台,排查整治农业社会化服务问题1个,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事故“零发生”。


三、探索“四种模式”,打造现代化粮油新引擎。一是订单模式。依托“两瓶酒”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整合闲置土地资源,推广“订单式”全程托管模式,大力发展酿酒高粱等粮油产业。今年以来,在板庙、元山等地建成“小麦(油菜)-高粱”全程托管示范基地3000亩,带动板庙镇红宝村等22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收入200万元以上。二是流转模式。按照自愿有偿原则,引导种粮大户、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等集中流转高标准农田、宜机化耕地,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全程机械化粮食生产,有效提升丘陵山区适度规模种粮效益。通过土地流转经营,累计发展100亩以上规模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12家、500亩以上规模种粮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带动实现全县规模种粮率达14%,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三是菜单模式。聚焦粮油生产农事服务需求集中和小农户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采取“农户按需点单、村级协办员派单、合作社接单”的“菜单式”分段服务,及时解决农户种粮社会化服务需求。目前,已在云台、白衣等地开展机耕、机播、机收、植保等分段社会化服务6万亩次,为种粮农户节约成本1800余万元。四是股份模式。扎实推进低效低质产业园改造和耕地“非粮化”问题整治,探索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四川畜旺牧业投资有限公司、旭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三方共建”,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同管理”的发展理念,对元山镇插旗村1500亩低质低效水果园进行复垦种粮,实行统一耕作、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已收获小麦525吨、油菜籽225吨,年总产粮油可达850吨,土地流转和务工费用带动农户户均增收500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


责任编辑:杨海燕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