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巴州区公安分局:聚力推进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

来源:巴州区公安分局 作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09 22:29:02

                   

 全力部署推进,狠抓责任落实。全国和省市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视频推进会后,区局庚即召开续会,对“减量控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结合全区今年以来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存在的弱项短板和秋冬季节特点,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职责,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公安交警连续作战、攻坚克难精神,清隐患、打违法、管源头、强考核,推动工作有序开展,强力维护辖区秋冬季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常抓安全隐患,全面排查整改。一是做实重点企业监管。交管大队会同交通运输部门深入“两客一危”重点企业单位,通报近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情况,检查企业交通安全工作措施落实、车辆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以及GPS动态监控24小时运行值守工作情况,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下发《交通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3份,做到见人、见车,不留死角,推进“隐患清零”。截至目前,全区“两客一危一货”重点车辆检验率、报废率均达100%。二是加强道路隐患整改。联合办事处、建设、应急管理等到城郊隐患点段北环线体育馆至苏山村路,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实施单幅通行措施,并要求施工方按照整治标准,保质保量按时整改完成,严防交通严重拥堵和事故发生。同时,对辖区道路的危险路段及临水临崖、急弯陡坡路段及时排查,确保秋冬季事故预防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三是加强货车管理。联合交通运输部门加强货运企业车辆动态监控数据调取,对发现疲劳驾驶、超限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依法实施处罚,并加大企业检查力度和密度,督促企业落实道路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驾驶人及车辆管理,落实监控车辆行驶动态,及时提醒制止违规违法行为发生。

 从严管控路面,净化交通秩序。一是启动安保维稳勤务模式。按照部署要求,全局启动一级勤务模式,保持最高等级勤务响应不变,安排三分之二以上的警力在岗,交管大队、农村派出所将警力重点向事故多发易发路段、隐患风险突出点段、管理力量薄弱区域、客货运场站周边违法多发道路倾斜,加强巡逻管控,切实提高见警率、管事率。二是持续开展专项行动。结合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专项行动、国省道秩序整治和“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总要求,合理调整勤务模式,科学安排警力,实行定点与流动相结合的勤务模式,依托执法站和临时执勤点阵地,持续开展“逢五”集中统一行动严厉查处酒醉驾、超员超载、未佩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共查处酒驾醉驾14起、假套牌交通违法3起、摩托车交通违法262起、货车超载9起、国省道八类重点违法88起、其他违法行为420余起,切实形成严管高压态势。三是加大农村重点违法整治。组织警力深入事故多发、交通安全隐患突出的农村道路,开展农村道路交通集中整治,严格查处货车和拖拉机等违法载人,严厉打击农村面包车、农村客运超员等交通违法行为,累计查处客运车超员2起、农村面包车超员38起、货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380起。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文明出行意识。 一是进企业源头宣讲。组织警力分别深入辖区驾校、客货运输公司、危化品运输配送站等10余家企业,结合近期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对企业、公司负责人、驾驶员重点宣传,强化交通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运输企业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二是发挥阵地宣传。充分依托交通事故处理、车驾管业务窗口、交管服务站和执法站等阵地,对办理业务群众和过往车辆驾驶员开展面对面精准宣传教育,通过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效果。三是警民恳谈广泛宣传。在辖区村镇、社区、企业、岗勤路口等广泛组织开展警民恳谈活动,向群众和驾驶员发放交通安全宣传材料1000余份,宣讲最新车驾管便民服务举措和安全法规常识,强化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四是深化“零酒驾”社区创建。积极对接辖区乡镇(办事处)、村居,引导单位(社区)以积极“零酒驾”创建活动,倡导“酒后禁驾”,推动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在前期“零酒驾”单位(社区)成功创建基础上,再上报3个乡镇(办事处)、单位、村居为第二批创建点,广泛深入开展“零酒驾”活动,继续弘扬“拒绝酒驾,文明出行”的交通理念。


责任编辑:杨海燕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