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通江县扎实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

来源:通江县就业局 作者:林阳 发布时间:2020-12-07 12:58:36

        今年以来,通江县积极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强化工作组织保障,落实稳岗就业措施,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努力扩大就业规模,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落实保就业任务。

掌握三类底数,做到对象精准

(一)掌握贫困人员底数健全了贫困家庭劳动力实名制登记信息数据库和贫困劳动力基本信息、培训、创业、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一库五名单按季实施数据动态更新。召开了就业扶贫工作推进会,印发了《关于加强就业扶贫一库五名单动态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就业扶贫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和具体要求,确保扶贫工作底数精准。截至目前,全县贫困劳动力实名制数据录入、更新信息达3万余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更新率为40% 

(二)掌握特殊群体底数。依托省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人社、教育、住建、民政等部门沟通对接、信息共享,精准掌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情况,确保各项就业创业针对性服务措施和政策有效实施。利用各域外劳务基地、农民工服务工作站、在外商会等组织团体,借助省农民工信息平台、农村劳动力实名数据库,建立健全了农民工信息台账;及时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如实记录追踪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

(三)掌握企业稳岗底数。组建政策宣传队,深入各乡镇、创业园区、企业实体等,对全县稳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企业和经营主体开展数据摸底,建立企业花名册,准确掌握企业复工复产和就业稳岗等情况,为符合吸纳就业补贴等政策申报条件的企业,现场讲解奖补政策的申报条件和流程,指导企业准备申报资料和线上操作,确保做到各类稳岗补贴政策应补尽补、困难企业应急返还应返尽返。

     强化三个措施,促进就近就业

(一)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开展了2020年度暨疫情期间公益性岗位需求和劳动力就业意向摸底调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发了以疫情防控为主的临时性公益性岗位,以道路养护、安全饮用水管理、地址检测、森林巡护为主的农村公益性岗位,清扫保洁、交通协管、养老护理等为主的乡镇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各类城乡劳动者就业6291人,其中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5599人;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开发疫情防控辅助性岗位安置就业746人。

    (二)用好优惠政策鼓励吸纳就业。充分利用就业扶贫、援企稳岗、返乡创业等各类优惠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经营主体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落实22家企业经营主体吸纳劳动力就业补贴19035万元;兑现大学生、贫困户创业补贴190190万元认定通江县康源油脂有限公司等暂时性困难企业39家,落实通江古林银耳有限公司等116家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补贴909.05万元,惠及职工4283人;累计发放失业补助金3215人次192.9万元。

    (三)强化载体建设带动就近就业。进一步健全完善县工业园、创新创业孵化园、壁州创谷等服务功能,加大就业扶贫车间、基地、示范村等载体建设,有效带动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目前,我县已通过各类创业载体支持创办企业24家,带动劳动者就业200人;认定文峰金山茶叶5家企业为就业扶贫车间,按照有办公场地、设施设备、专职人员、工作经费、管理制度、产业带动、宣传氛围的七有标准,打造了沙溪红云崖等就业扶贫示范村26,带动劳动力就近就业2000余人

搭建三个平台,加快转移输出

(一)职业培训提升就业技能。对在家无法返岗务工的人员,围绕脱贫攻坚部署,以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按需培训、精准实施、实用有效的原则,针对劳动力技能需求和培训愿望,按照三方合作(即政府+企业+学校)的培训模式,集中授课与分散指导相结合,分类实施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种植养殖等培训课堂延伸到乡镇、村社,送到农家院户、田间地头,让劳动者在家门口提高职业技能。创新开展了培训+招聘模式在培训班结业之际,组织一批用工单位,收集一批岗位信息,举办主要针对培训学员的微型招聘会,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宣传优惠扶持政策,帮助他们尽快成功实现转移就业或自主创业。今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各类职业培训3622人。

(二)专场招聘促进劳务对接相继开展了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就业扶贫”等为主题的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11场次。其中通过各类网站、微信公众号、县电视台等媒体载体,开展线上招聘会7场,通过手机短信推送岗位信息90万条,组织参与招聘的企业760多家,提供岗位2万余个,线上浏览量约8万人次。在县城红军广场、贫困村举办了线下专场招聘会4场,组织参加招聘会的企业有223家,提供岗位约1万余个,进场人数6300余人,求职登记670余人。

(三)域外平台带动安置就业。分别在北京、兰州、重庆、新疆等通江籍务工人员多、劳务用工需求大的城市,建立8个域外劳务基地联络处,建立通江籍在外务工农民工档案,并及时提供劳务维权保障,落实交通补贴。累计通过域外劳务基地联络处组织带动、接纳安置通江籍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3000余人次。相继与明达实业、黄大姐家政等企业签订劳务合作协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带动城乡劳动者就业900余人次。积极对接对口扶贫地区企业,收集企业用工需求,组织有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到东部省份就业931人,其中浙江省就业122人、遂昌县就业26人,兑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单程交通补贴、生活补贴等8.06万元。通江县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专列专车工作方面先进单位”。

 


责任编辑:杨海燕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