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巴州区农业农村局三种模式助推闲置宅基地高效盘活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作者:蒲秋林 发布时间:2020-10-30 17:16:05

                                                     巴州区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匠心、业主自筹等方式,围绕“传统村落、精品村寨、特色景区和乡村旅游示范带”做好盘活利用“文章”,建成乡村旅游民宿72家。其中“巴山民宿”“巴山小店”“巴山小厨”等系列乡村民宿和特色餐饮53家,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探索农户自主开发模式。在保障户有所居的前提下,允许农户拓展农房使用功能,鼓励农民利用现有农房从事经营性活动,重点引导支持使用现有农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旅创、文创、养老等产业。如化成镇白庙村张力云,充分发挥距离化湖景区仅5分钟车程的区位优势,利用自身手艺,开办了“巴山十大碗”乡村特色餐饮,年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0万余元。

 探索租赁转让模式。允许农户将闲置宅基地及地上房屋出租,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双方签订租赁合同,租赁期间不得超过20年,承租人享有租用农房宅基地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无权行使转让或者抵押等处分权。经农房所有人同意,承租人可以转租,转租期限不得超过承租期限。如清江镇蔡家湾村大观梁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租赁农户承包地和闲置宅基地,采取“农业+旅游”模式,发展茶叶观光采摘园500亩,建设乡村酒店1500平方米,每年支付土地租金和工人工资80余万元,通过农旅结合的方式,实现年产值1000余万元。

 探索入股和联营模式。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前提下,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导农户将零碎、零散、闲置的宅基地或农房以折股量化方式入股,在统一归并整理后,招引业主实施精品民宿改建项目,开发特色乡村酒店,建设体验农庄,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业产业等。比如,水宁寺镇红栋村、玉堂街道苏山村、大和乡朱垭村、大和乡界牌村等地建立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统一收储”机制,通过入股分红、联合经营的方式,发展李家大院、乡瓣童年等精品“巴山民宿”、中药材产业、农村电商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农户可获得租金、务工、分红“三笔”收入,实现人均年增收3500元。

 


责任编辑:杨海燕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